由于血钙升高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高钙血症肾病,血钙高于2.75mmol/L(11mg/dl),即可引起本病。主要表现为尿量明显增多、脱水以及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多种病因可引起高钙血症,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维生素D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病等,经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者称为原发性高钙血症。肾小管功能障碍是高钙血症肾病最早出现和最显著的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多尿和夜尿,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甚至可发生肾性尿崩症。若高钙血症持续存在,可引起肾小管对钠和钾的重吸收障碍,尿钠和尿钾排出增多,可发生低钠和低钾血症。晚期病变累及肾小球时,可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经过数月至数年以后,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当血清钙浓度≥3.75mmol/L(15mg/dl)时,可出现严重的多尿、脱水、血压急剧升高,肾功能迅速恶化,并可发生高钙血症危象,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虚弱、嗜睡、神志不清以至昏迷。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
高钙血症肾脏病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迅速控制高血钙,使血清钙降至正常水平。如能在发展至晚期肾衰前,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钙,可使肾脏损害逆转或至少使之停止发展,其治疗要点如下:①积极补液,每日大量饮水(不少于3000ml)或静脉输入盐水,以保证足够的尿量(>2000ml/d),增加钙的排出;②限制钙的摄入,每日钙的摄入不超过400mg,并摄入富含草酸、磷酸盐的饮食,以减少肠道钙的吸收;③增加钠的摄入,高钙血症时,输入含钠的液体,既可以补充血容量,纠正脱水,又可以增加尿钙的排出;④利尿剂的使用,在增加钠摄入的同时,并使用呋塞米,在增加排钠的同时也可增加钙的排泄,但应注意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⑤磷酸盐合剂,增加骨钙沉积,肾功能不全者不宜超过60ml/d;⑥ 降钙素和EDTA的使用,前者具有抑制溶骨的作用,后者可与钙螯合成可溶性可滤过的复合物,增加尿钙的排出;⑦透析治疗,严重高钙血症尤其并发肾功能衰竭时,可通过低钙或无钙透析液透析清除;⑧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甲状旁腺肿瘤的切除,停用维生素D和钙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