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怎么养生?夏至养生怎么做

  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我们得到的阳光是南半球的两倍。但盛极必衰,易经中乾卦的卦辞“上九,亢龙,有悔”,对应的就是夏至。从夏至起太阳一天天离我们远去,所以古人认为仲夏月是阴阳互争之月,到了夏至时则“一阴生”,阴气开始起来了。

  大家都知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划分。夏天并不是一味地养阳。夏至一阴生,我们要顺势对阴气进行养护,保护这一点点阴气的萌芽。中医对于人体健康的标准有一个定义,就是“阴平阳秘”。阴气平和,阳气固秘,身体就不得病。所以,养阴和养阳一样的重要。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把夏天分成了2半,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时机。在夏至之后的这一半,我们要养的阴主要是“心阴”。心阴不足时,会使人心烦、失眠、燥热、上虚火,甚至是心悸不安,引发心脏病。心脏病不只是在冬天易发,每年的盛夏是心源性猝死的第二个高峰期。

  夏至之后如何养心阴呢?首先要定心气,就是使心神安定,切忌扰乱心神。《黄帝内经》里说:“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安才能身安。为什么人们爱说“心静自然凉”呢?这是很有道理的。心不静,就会心烦,产生内火,耗伤心阴。夏至之后天气很热了,我们更要保持平心静气不急躁,特别是老年人,这样才能养护好心脏。

  其次是食补。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心阴与肾阴是同源的,所以养心阴的食物也必定养肾阴。在夏至节气,有两样好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滋养心阴。

  一是鸭蛋。在蛋类中,鸭蛋是滋阴的。鸡蛋偏平性,而鸭蛋是凉性的,不仅滋心肾之阴,还能清心肺之热,比如老人感觉心胸烦热,或是小孩热咳,都有调理作用。在《回家吃饭的智慧1》中讲端午节时给大家讲过咸鸭蛋的好处。端午的节俗与夏至关系密切,对于夏至也是适合的。

  二是桑葚。夏至时桑葚上市了,这也是滋养心阴肾阴的好东西。夏天吃它,对于心悸失眠很有帮助。常吃还能延缓衰老。年纪不大,两鬓提前斑白的人,可以吃桑葚来调理。

  夏至时节的补心肾食方:桑葚膏

  桑葚分黑白两种,黑桑葚的效果更好。我把它比作水果中的“乌鸡白凤丸”,可滋阴,可养血。更年期的女性,可以常年吃。其实乌鸡白凤丸男性吃也有保健作用,同样的,男性吃桑葚也很好,既补肾,又清虚热。很多男性乱吃补肾药,这样很危险,甚至有人吃出肾衰竭。不如经常吃些桑葚。

  一年中,我们能吃到新鲜桑葚的时间特别短,不足以让桑葚发挥补心肾的功效。趁此时桑葚大量上市,我们可以多买些回来熬成桑葚膏,保存起来慢慢吃。

  夏至前后身边需常备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常喝降温饮品常喝降温饮品预防中暑除了要注意身体状况、环境、饮食和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防暑药品外,多喝防暑降温饮料也是预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之一。

  结语:以上就是今天2022为您总结的关于夏至时节养生的内容,夏至养生,养好了对身体健康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夏至养生保持好心情就可以了,但是也要做好防暑的措施,千万不要被这炎热的天气打倒了。

  夏至养生是很重要的。2015年夏至是6月22日,临近夏至,你知道夏至养生怎么做吗?不来了解的朋友,快来看看夏至养生怎么做。

  夏至养生怎么做:睡眠

  夏季人体对睡眠的需求不同于冬春,适宜晚睡早起,午餐后安排40分钟左右午休,同时注意防蚊虫叮咬。盛夏紫外线强度大,进行室外工作和活动时,尽量避开烈日炽热的正午,携带一些凉茶、藿香正气液等清凉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出行提前半小时涂好防晒品,接触阳光时戴上太阳镜、撑防晒伞以免紫外线灼伤。

  夏至养生怎么做

  夏至养生怎么做:运动

  同时,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并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运动过程中及运动结束后可多饮淡盐开水、绿豆汤,禁大量冷饮,以免胃肠道痉挛。运动后应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切忌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以免体表扩张的血管骤然收缩损伤心脑血管系统。冷水刺激扩张的毛孔骤然收缩,身体的热量散发不出,也易致中暑。

  夏至养生怎么做:饮食

  夏季出汗多,饮水也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再加上贪吃生冷食物,以至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佳,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多温热熟食、少冷饮生食。天热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必须加强蛋白质的补充,不可贪吃凉菜、蔬果而偏废谷物、肉食、牛奶、禽蛋类的摄入。

  此外,一年四季均应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而夏季尤为适宜,尤其是夏至过后,盛夏来临之际。

  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夏季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但要适量,否则伤胃。

  如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热利湿、平肝凉血的作用。经常食用,对咳嗽多痰、牙痛、眼肿者具有较好的辅助疗效。此外,芹菜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如丝瓜,性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丝瓜清凉微寒,瓜肉鲜嫩,做汤或炒肉均可,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

  如莴笋,具有清热化痰、泻火解毒、利气宽胸的作用,对儿童来说,还能起到帮助长牙、换牙的作用。

  营养专家还提醒说,夏季人们出汗较多,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啤酒、绿茶、苦丁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养生专家提醒说,为防止“中暑”,要保持乐观情绪,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静;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居室要通风,要有充足的睡眠;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冷处理,以消除苦闷,维护良好的情绪。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