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太空的340天》:我他妈的六个月后就要上太空了

文:考特.凯利(太空总署太空人,曾在太空站上长居340天)

截至目前的太空梭训练中,最困难的阶段是升空。实际发射太空梭时,如果每个步骤都很顺利,太空梭上的组员其实没有太多事情好做,只能监控着各种系统,但太空总署还是必须替我们準备完整的训练。升空阶段很容易看出哪些新人学有所成,哪些落后。我们也要接受轨道阶段的相关训练,因为轨道阶段是实际太空任务中占去最多时间的阶段。我们练习酬载操作,例如部署卫星,然后撷取卫星讯号。我们练习与和平号太空站会合、对接(当时还没有国际太空站)。

我们接受离轨準备的训练,离轨準备是轨道嵌入的反向操作:我们要学着操控在轨道中运行的太空梭,重新设定参数,让太空梭变成可以重返大气、降落在地表的太空飞机。我们要:收起天线和机械手臂;关上酬载舱门;把电脑参数设定至最后的航行阶段;然后设定离轨引擎燃烧程度,让飞行速度一小时可以减缓数百公里,这样的速度就够我们重返大气层了。

身为飞行员,重返大气层和降落的工作我早已练习过上千次了。飞行员的练习从不间断。这是太空任务中最关键的一刻,只要出了一点差错就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我必须準备好处理各种可能的情况。

我还记得我的首度重返大气模拟练习:我坐在驾驶的位置,旁边有位资深太空人在监督我。我觉得一定要好好表现,所以倍感压力,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真正的太空人面前展现我的进阶航太技术。启动辅助电源组时我搞砸了,辅助电源提供太空梭三个引擎以及控制设备(像是副翼、方向舵、襟翼)所需的电力。辅助电源放下了起落架,启动了制动系统,所以降落时要不就是起落架放下,要不就是剎车闸会在启动状态。

我开启辅助电源的方式,很可能会让起落架或剎车闸爆炸。这不是好的开始。接下来的步骤我也没能做到精準无误。我一直以为太空总署提供的详细步骤比较像是操作指南,我误会了。最惨的是,我的降落方式非常糟糕,糟到很可能会导致太空人全数身亡。太空梭是史上最难降落的飞行器,所以在降落阶段表现差劲还勉强能说得过去,但在其他阶段搞砸,可就没有藉口了。

太空梭的操作极度複杂,这也是我想驾驶太空梭的原因。学习操作这些系统并在模拟器内练习驾驶(学习在面对各种互相牵连的系统错误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更让我意识到这台太空梭的複杂程度根本远超想像。座舱内有超过两千个开关以及断路器(用来断开迴路的装置)、数以百万计的零件以及各种搞砸的可能。

要从新手迈向正式太空梭驾驶员,展开我的第一个太空任务,过程中习得的知识、技术量,依我的观察,大概等同于博士班课程。我们每天就是上课、模拟飞行以及接受各种相关训练。晚上的时间我会快速地和莱丝莉、莎曼珊一起吃饭,然后继续读书。我整理课堂笔记,彙整成一本自用的训练笔记本,这样我就可以随时複习,并且在修课过程中添加新笔记。每週末我也至少会花一个全天複习笔记。

我们到太空总署位于各地的办公室进行参访—加州的艾密斯研究中心、俄亥俄州的葛伦研究中心、马里兰州的高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路易斯安纳州的密书德装备厂、阿拉巴马州的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华盛顿特区的总部,还有佛罗里达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我们必须知道每个办公室各自负责的业务以及太空总署所有计画之间的关係,就连和太空梭任务没有直接关连的计画也需要知道。太空总署中最直接面对大众的就是太空人,所以我们要有能力可以谈论总署的所有业务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必要让办公室的员工了解太空人也是人,是命繫所有员工之上的活生生的人。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班已经声名远播,因为班上同学一逮到机会就会问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我们班的氛围,44个人争个你死我活要抢寥寥无几的升空机会,其中一个让管理阶层对自己留下印象的方法就是问複杂的问题,显示自己有在努力苦读,还有自己对技术层面有深入的了解。参访总署的空气动力研究重镇—艾密斯研究中心的前夕,我们正在上课,此时C.J.斯图科忽然穿着海军陆战队的迷彩制服闯入教室,他是上一梯的太空人,也是海军陆战队军官。

他站在教室前方说:「给我听好!」他从鞘里抽出一把刀,用力甩在桌上。「大家都受够你们的问题了!你们觉得自己很聪明,但这根本是在拖进度。过几天去艾密斯时,你们只准给我问是非题,例如『这是艾密斯最大的风洞吗?』」语毕,斯图科拿起桌上的刀子,不发一语离开教室。班上有些同学觉得被冒犯了,有些人觉得他在这里拿出那套很奇怪,不过我欣赏他的直率。

太空人一般每隔几年都必须针对某项任务接受密集训练。两次任务训练中间的空档时间,太空人办公室则会指派我们特定的任务。大部分的太空人会负责太空梭上某一个系统,学习分派到的系统的各种功能,参与系统重新设计或协助系统改良,以太空人的角度给工程师建议。从双子星计画开始,太空人就都是这样受训的。从那时起,太空梭的设计越来越複杂,不太可能让一个太空人了解太空梭的一切。

我被分配到太空站的安全与警示系统,这个系统听起来很重要,但仔细想想当时根本还没有太空站。我尽全力学习各种太空梭相关知识,因为将来我必须搭着这个载具升空。对驾驶和指挥官而言,有许许多多微小的无心之过,都可能会造成太空梭损毁或组员丧命,所以学着不犯这些错误,就成了我的首要课题。

有些人也被分到太空任务的阶段训练,藉以学习特殊专长—我被分到会合阶段的训练。被分配到会合训练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自己将来很有可能会出需要与太空站或卫星会合的太空任务,这样我就可以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备。比起其他同学,我可以夺得先机接受会合训练,这对往后很有帮助。

1998年10月,约翰.葛伦结束了他的太空任务,之后我便接手了他的停车位,一用就是18年。

莱丝莉和莎曼珊很快就适应了休士顿的生活。莱丝莉一向善于交际,也很快就打入社区的女性交友圈。下班回到家后,我常会看到五、六个女人挤在我家厨房,喝着红酒、吃着乳酪、谈笑风生。莱丝莉也成了太空人配偶社团的负责人,这个社团要负责规划太空人交谊活动,尤其是替即将出任务组员的配偶举办的惯例致敬酒会。他们也会互相帮忙打理三餐、照顾小孩,或在特殊情况中给予协助,婚丧喜庆都包办。莱丝莉很适合这项工作。

新生训练时我们也要学开「太空梭训练机(Shuttle Training Aircraft,STA)」,训练机由湾流航太的商务喷射机改装而成,尽可能模拟太空梭降落阶段的进场方式和操控特性。机上电脑也会模拟在吨位更大、比较不灵活的轨道载具中所承受的阻力,做法是在空中时反推引擎。训练机座舱左侧及其控制面板的设计也是模拟太空梭降落时的环境。

训练机通常会从德州艾尔帕索起飞,所以我们会先乘T–38飞一个多小时到艾尔帕索,接着再驾驶训练机飞30分钟到新墨西哥的白沙试验场。我开着训练机在乾湖床跑道多次练习进场,在轮子碰到跑道前就拉起机身。起初我们每隔几週就会用训练机练习太空梭降落,后来慢慢变成每两个月练一次,再来是每季练一次,藉此维持降落技术,直到真正被指派太空任务的那一天。

1999年3月某日,我在艾尔帕索刚完成十次降落练习準备飞回休士顿时,资深太空梭指挥官柯提斯.布朗朝我走来。柯提斯身材高大,髮际线逐渐后退,留着1980年代流行的浓密八字鬍。在这之前柯提斯没跟我说过几次话。柯提斯以超强的操作技术还有航太经验闻名,他在六年的时间内出过五次太空梭任务,鲜少有人能破此记录。但同时,柯提斯也是出了名的傲慢无礼,尤其是对他看不起的人。也可能是太密集的太空任务和永无止尽的任务训练耗尽了他的耐性。

「喂,你过来,」柯提斯用严肃的口气说:「有事找你。」

我跟在他身后走进一间私人办公室,不知道自己是做了什么惹到他。他关上我们身后的门,转过身,用食指戳了我的胸口三次,并直勾勾地盯着我的眼睛。

「你皮给我绷紧一点,」他说:「因为六个月后我们就要一起上太空了。」

此刻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其中一味是:我他妈的再个月就要上太空了!

另外一味是:第一个太空任务被用这种方法通知,好鸟。

「是,长官,」我说:「我皮绷很紧。」

柯提斯要我保守祕密,不过我当然是告诉了我哥。过了几天,太空人办公室来电请我和法籍太空人尚佛兰索瓦.克雷佛去见新主任查理.普里克特。查理面色凝重。他说我和比利完蛋了。根据查理的说法,几个月之前我们两个开T–38时闯了祸,违反了联邦民航局的规定。

因为那週柯提斯已经告诉我要出太空任务,所以我知道查理一定是在整我们。不过比利毫不知情,听到消息后一脸惨白。查理觉得玩够了之后,才说:「逗你们的,你们两个被派到发现号太空梭(Discovery)的STS-103任务。这是修复哈伯望远镜的紧急任务。」

比利明显鬆了一口气。柯提斯会是这次任务的指挥官,我是全组中唯一一个菜鸟,也是我们班第一个航向太空的人。这次的主要工作是修理哈伯望远镜坏掉的陀螺仪(能维持平衡与方向的装置),预计必须出四次太空漫步,一次超过八小时。哈伯望远镜总共有六个陀螺仪,至少要有三个正常运作才能有精确的观测影象,但目前已经坏了三个。

哈伯望远镜自1990年起开始观测太空。时至今日,因为大气会折射光线的关係,天文学家仍无法得到清楚的夜空影像。天空上的星星看起来总是一闪一闪,也是这个原因。透过大气观察星球和银河,就像是在水底阅读。把望远镜送到大气之外的太空轨道中,使望远镜免受光害影响,此举使天文学界有了重大突破。藉着观察遥远的星球,科学家可以探索宇宙扩展的速度、宇宙的年纪

以及宇宙的组成。哈伯成功帮助人类发现新的太阳系以及其中的星球,也证实暗能量与暗物质的存在。这项科学研究工具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所以要修理哈伯望远镜可说是身负重任(修理过程中,还很有可能不小心弄坏或毁掉望远镜精细的零件)。

任务训练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上模拟器练习。要累积几百个小时经验的不二法门就是执行模拟任务,因为实际上太空的机会一生只有几次。模拟器的设计会尽可能还原实际升空的体验—一样的萤幕、一样的开关和按钮;一样不舒适的金属框座椅、一样的对讲系统、一样厚的步骤说明书。模拟训练督导设计出各种刁蛮的情况让太空人找出解决方法,例如数个互相牵连的系统同时挂点,虽然其他有些系统运作正常,但感应器出错,所以正常运作的系统也显示为故障。

我们必须练习快速解决问题。

训练进行到大约一半时,有次我们在模拟器中处理一个複杂的情况—所有的冷却系统同时故障了。冷却系统的控制介面位在座舱左侧,也就是指挥官柯提斯的位置。系统接二连三地故障,但柯提斯天赋异稟、经验老道,所以都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于此同时,有台电脑坏了。电脑故障理应也是柯提斯负责的範围,但因为我手上没事,也可以摸到他的控制面板,所以我决定启动备用系统,帮他解决。当柯提斯仍埋首处理冷却系统的问题,我便自行键入指令:项目16、执行。

几分钟过后,柯提斯搞定了冷却系统。他看到了显示器,发现电脑故障的警示消失。他满脸问号。

「模拟系统一号怎么了?」

「喔,我帮你接到备用系统了。」我说。但同时也发现这不是柯提斯想听的答案。

「你说什么?」「我开启了备用系统。」

柯提斯安静了一秒后,转向我。他用尽全力搥了我的手臂。

「下次不准再这样!」他大吼。

「好,」我说:「下次不会了。」

柯提斯清楚表明了立场,虽然我不同意他的做法,但我欣赏他的直率。之后若没有柯提斯的口头同意,我都不会再去碰他那侧的按钮或开关。

相关书摘 ►《我在太空的340天》:对我来说,国际太空站上的太空人就是全人类

书籍介绍

《我在太空的340天》,三采文化出版 .透过以上连结购书,《关键评论网》由此所得将全数捐赠联合劝募。

作者:史考特.凯利 译者:高霈芬

一名没没无闻的乡下穷小子, 是如何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地表最红太空人,在太空中长驻将近一年,为人类移民太空计画提供重大的发现,让各大媒体抢拍他的纪录片,连川普和欧巴马都抢着跟他合照?

你是否对这条新闻有印象?2019年四月,太空总署(NASA)公告,一般人类基因中的端粒会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而太空人史考特.凯利在太空的一年当中,基因中的端粒却有明显增长的现象。这项发现,为全人类的医疗发展和太空移民计画提供了重大的线索。而这本书,正是史考特.凯利打破NASA记录,在太空站上长居340天的太空日誌。

你会在这份日誌中,看见人的生命力无从估量,可以从绝望中找寻希望,从无数的困境中突围奋起,让身边所有人跌破眼镜!!

跟着史考特.凯利,一起回顾他传奇的半生!!

(0)
上一篇 2022年4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