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威尔史密斯演《骇客任务》会如何好莱坞正逐渐流行「AI」选角

编译:陈宣豪

假如Will Smith当初没有拒绝《骇客任务》男主角的演出邀约;或捨弃Gal Gadot,改由Alicia Vikander饰演《神力女超人》女主角,电影是否会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甚至获得更好的评价与票房?种种臆测与猜想在过去只能任由演员、导演和观众在心中反覆琢磨。然而,假设有这么一样类似电玩「梦幻明星球队」(Fantasy Sports)的工具,可以任意换角、更改剧情,预测每一种改变会如何影响电影推出后的表现,是否便有机会打造出前所未见的梦幻卡司?

AI选角会比人类準确吗?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新创公司Cinelytic,便是众多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之一。其执行长Tobias Queisser表示:公司所开发的演算法能透过历年电影票房纪录,与电影主题、主要演员交叉比对,找出受欢迎的电影有哪些规律与模式可循。你可以比较分别由Jennifer Lawrence(曾出演《饥饿游戏》)或Emma Watson(曾饰演《哈利波特》中妙丽一角)担任电影主角,对于这部电影会有怎样的影响。

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新颖,有别于Cinelytic透过分析电影的剧情概要进行预测,比利时的ScriptBook对外宣称仅需电影脚本便可预测票房;以色列的Vault则藉由追蹤使用者线上预告片的观看纪录与习惯,预测什么类型的电影会在特定族群中受到好评。除了新创公司,大型製片厂「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也透漏公司如何利用AI预测预告片中哪些物件与场景最能吸引观众目光与观影欲。

当然,AI并非无往不利。演算法其实是透过分析过往的历史资料进行预测,所以往往受制于数据、忽略可能的文化或观众品味的变化。例如2016年的动作奇幻电影《魔兽争霸:战雄崛起》(Warcraft: The Beginning),改编自着名同名电玩系列游戏。由于这类由电玩改编的电影十分少见,使得AI预测变得十分困难。这部电影最终在票房的表现惨淡,却在引起广大迴响,成为历年首周票房最佳的外语电影。

即使如此,AI在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应用潜力仍不容小觑。以2017至2018年——包含《宿怨》(Hereditary)、《一级玩家》(Ready Player One)与《噤界》(A Quiet Place)在内——的50部电影为例,只有不到一半的电影,在推出后票房与预算相抵有结余;相较之下,ScriptBook的票房预测,準确率逾八成。

靠AI赚钱,会是艺文人的失败吗?

无论Cinelytic或ScriptBook,客户中其实不乏大型或知名独立製片厂,试图利用AI筛选出最具经济效益的剧本或电影,却纷纷要求签属保密协议。追根究柢,或许是作为艺术创作者的矜持:一个看重个人魅力、美感与直觉的产业,却向一板一眼、冰冷的演算法求援,甚至主宰每一本剧本、每一部电影的去留。箇中的悲愤与难堪令他们纷纷在大众的视野中与AI保持距离。

Netflix则是少数公开拥抱AI的异类。相较于剧本有着较高的不确定性,Netflix凭藉自身网路影音串流服务的优势,追蹤、记录数百万订阅者的观影行为,预测怎么样的缩图最能提高点击率,甚至观众们在收看互动式影集《黑镜:潘达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时的每一个选择。这张囊括几乎全球收视户的大网,令Netflix充分掌握消费者品味,在电影工业中异军突起。

参考资料 J. Vincent, “Hollywood is quietly using AI to help decide which movies to make,” The Verge, 2019.

秋季讲座

从科学的历史故事中认识科学知识,绝对比课本有趣简单啦! 科普派必备讲座,艺文派延伸外挂。 除了科学知识和历史故事,还有科学家的小八卦

详细资讯请参阅活动网页

延伸阅读 黑人可以演庞德吗?反思英美影视圈的「色盲选角」

本文由台大科学教育发展中心授权刊登,原文发表于此

(0)
上一篇 2022年4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