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健康杀手:燃油车的空污危害可能比电厂还严重

空污最大的来源竟然不是工厂电厂? WHO将PM10、PM2.5归类为一级致癌物质,空污问题早已成为全球人类的健康杀手。而在,台大公卫学院的研究表明,PM2.5在国人死亡负担的重要危险因子中,排名第四,每年约有8600人因暴露空污被夺走性命或提早死亡。

为了有效改善空气品质,行政院于2017年提出「空气污染防制策略」,企图透过14个不同面向来改善空污问题。民众、媒体多把目光放在「明显而大型」的固定汙染源上,其中大型工厂或燃煤电厂更屡屡成为朝野攻防及媒体曝光的主要战场。

可是你知道吗?根据环保署空气品质监测的调查指出,交通工具佔境内污染的比例高达30-37%,比钢铁、电力业等合称的固定汙染源佔比27-31%更高!

距离你我最近的隐形杀手

交通工具所导致的道路污染不仅佔比高,更是你我第一线最常接触的污染热点,我们或许未必住在工业区或营建工程旁,但只要住家位于道路两侧或出门上路,就必定会暴露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之中。因此,交通空污对你我的影响,比起其他污染源危害更大!

2019年《交通污染排放量推估与污染热点分析》一文中,针对交通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影响彙整国内外研究发现,英国医学杂誌研究显示,居住于主要干道50公尺内者,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的机率较居住于200公尺外者高出63%,主因即为汽机车排放的细悬浮微粒会影响人体心肺功能,增加罹癌风险;而国内中研院龙世俊教授更指出,绝大多数人口生活皆位于道路周边200公尺内,属「潜在高交通暴险社群」。

是机车大国,机车便利性高,加之以区域发展不平衡,大众运输系统仍有待改善,故民众对机车的依赖程度极高。我国机车车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591辆,大幅超过其他。依据环保署针对大台北都会区通勤期间空污暴露量所做的调查显示,搭乘不同交通工具通勤时,PM2.5暴露平均浓度分别为汽车7.6μg/m3、捷运21.9μg/m3、公车23.5μg/m3及摩托车32.1μg/m3,机车通勤族因暴露在污染物质的威胁下,反倒成为燃油机车大国最直接的受害者。

燃油机车大国的代价

根据环保署2018年排放量彙整表,机车不仅在总悬浮微粒的排放量达每年4,572公吨,大于电力及燃气供应业排放量的每年4,378公吨外,更是惊人的在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类别上,佔「总排放量」的26%,远超过所有的固定污染源,仅次于汽油车辆。

社会大众对VOCs的认识远低于PM2.5,但根据台大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指出,VOCs是形成衍生性PM2.5的重要来源,更包含多种的污染物如苯,除对人体健康具有致癌性外,更可能引起人体的呼吸系统、肺脏、肝脏、肾、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健康问题。若我们想避免交通污染继续蚕食你我的健康,燃油机车大国的转型恐怕是势在必行。

交通运具电动化刻不容缓

为回应国人对健康及环境的重视,政府近年来开始加大对空污排放的各项管制措施。在固定汙染源上除适用更严谨的法规标準、鼓励更新排放设备外,电厂也依规定进行空污防制的降载,对于大型固定汙染源的减量已初见成效,目前下一个重大挑战,正是移动污染源的治理。

然而,我国交通运具的电动化却牛步不前。除在电动汽车的推展进度缓慢,政府在电动机车的政策上更是缺乏大胆而宏伟的愿景目标。电动机车的新挂牌数量近年虽有成长,但佔整体机车车口数的佔比却仍在5%以下,距离整体交通运具的电动化翻转仍有极大的落差。今年起环保署取消零排放的电动机车的新购补助,另给予七期燃油机车同等的汰购补助,导致电动车辆的挂牌数量大幅衰退,延迟运具电动化的目标进程。

交通运具电动化是真切关乎国民健康风险、产业转型的重要未来。使用燃油汽机车不可忽略其对环境、健康造成的外部成本,以人目前对私有运具的依赖,加上建构完善的大众运输系统确实很难一蹴而就,亦不可能忽视区域发展不平均、城乡落差的现实问题。地球公民基金会在2019年底呼吁,全国应制订交通运具全面电动化期程,另外,针对空污严重的中南部县市,也应考量区域正义,加码提高电动汽机车的补助方案,加速运具电动化。

智慧移动产业协会是由关心智慧运输与乾净能源的推动者组成,理事长为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成员涵盖零组件供应链厂商、电动机车製造厂、电动机车销售业者、学术界、研究机构等产学研各领域专家。期待团结产业力量,共同呼吁政府推动电动机车产业

延伸阅读 为何除了特斯拉,别家的电动车都卖不太动? 城市空汙如何解?借镜埼玉市电动车发展 政院喊出2030年公车全面电动化,相关配套到位了吗? 如果你认为电动车可以拯救地球,请再仔细想想

(0)
上一篇 2022年4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