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自燃典型事例

暴露在空气中的煤,由于氧化放热导致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以后温度升高速度骤然加快,当达到煤的着火点(300~350℃)时,引起燃烧,这种现象称为煤层自燃。煤层自燃典型事例是2015年4月7日上午,乌鲁木齐县火石山煤层自燃,因长时间地下煤炭的自燃,在火石山大约3公里范围内,形成了3个煤层自燃带,近期,煤层燃烧到地面后,在半山腰形成了一个燃烧口(火坑)。

火石山山脉由东向西延伸,在火坑西边约2.5公里,以及东边约500米地方,分别形成了两个煤层自燃带,与火坑周围的气温以及情况相似。最西面的煤层自燃带已形成方圆200米燃烧面积,在一些石缝里,放木条进去不到1分钟,就开始烧焦冒烟。

火石山上的火坑是如何形成的呢?按照业内比较公认的“煤氧复合作用学说”,当地下的煤有机会与空气接触,吸附氧气并产生氧化作用,氧化产生的热量使煤炭逐渐升温,开始聚热增温,并出现干馏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当温度继续升高,热解作用加速进行,煤开始冒烟,当升温达到煤自燃临界值时,就开始着火了。当地下的煤被烧空,并朝地上燃烧时,土层越来越薄,最终形成大家所见的火坑。

今天小编对煤层自燃典型事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防止煤层自燃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https://www.nc005.com/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