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红叶型等;蕾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那枯萎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41%聚砹·嘧霉胺按8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将41%聚砹·嘧霉胺按600~800倍液稀释,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早十点前或下午五点后苗床浇灌;对病株稀释600~800倍进行灌根,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7天左右用药1次,大家知道棉花枯萎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地温20℃左右开始出现症状,地温上升到25~28℃出现发病高峰,地温高于33℃时,病菌的生长发育受抑或出现暂时隐症,进入秋季,地温降至25℃左右时,又会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温下降易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偏碱、排水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或施用了未充分腐熟带菌的有机肥或根结线虫多的棉田发病重。
枯萎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及带菌种肥的调运成为新病区主要初侵染源,有病棉田中耕、浇水、农事操作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棉花种子内部和外部均可携带枯萎病菌,主要是短绒带菌,硫酸脱绒后,带菌率迅速下降,一般不到0.1%,但对病区扩展仍起重要作用。[3]田间病株的枝叶残屑遇有湿度大的条件长出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侵染四周的健株。该菌可在种子内外存活5~8个月,病株残体内存活0.5~3年,无残体时可在棉田土壤中腐生6~10年。病菌的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及微菌核遇有适宜的条件即萌发,产生菌丝,从棉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的表皮或根毛侵入,在棉株内扩展,进入维管束组织后,在导管中产生分生孢子,向上扩展到茎、枝、叶柄、棉铃的柄及种子上,造成叶片或叶脉变色、组织坏死、棉株萎蔫。
以上是https://www.nc005.com/小编介绍的棉花枯萎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的内容,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枯萎病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