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悲白头翁作者是谁(代悲白头翁刘希夷名句赏析)

《代悲白头翁》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作品。

此诗虽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大量使用重叠语句,循环复沓,再者以四个问句引领,一唱三叹,韶华不再的无奈辛酸在反复追问咏叹中被层层浓重着色,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此诗感伤情调极为浓郁,但并不颓废,风格清丽婉转,曲尽其妙,艺术性较高,历来传为名篇。

《代悲白头翁》

【唐】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汉代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云:“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云:希夷尝为《白头翁》咏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头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其舅宋之问害之。

刘希夷,是河南汝州人。他是初唐诗人,后人常把他与温、米、柳、唐等名家相提并论,大家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性情的人了。据说他少年时就有才名,且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又能饮酒,至数斗不醉,比俺这假“醉翁”强多了。他虽然落魄不拘小节,却处处是一副十足的名士风流做派。他二十五岁就了中进士,但没做过什么官就死了,死时还不到三十岁。可惜!英年早逝,时人无不痛惜。

元代辛文房编的《唐才子传》里说他是“寸禄不沾,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 想必也是怀才不遇,才放浪不覊的风流才子一类的吧?更离奇的是他的死因,相传竟然是由于不肯出让自己的好诗而被害死的。这首断送了他性命的诗,就是他最为传诵的那篇长歌行——《代悲白头吟》。

据说他写这诗时,先想出一联:“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写罢觉得意思不吉利,近乎谶语,就想换两句,结果又想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意思还是差不多,仍觉似谶语,于是就宽慰自己说:“死生有命,哪能就归结到这样几句话呢?”就把两联都保留下来了。

不料“年年岁岁”这两句还真惹来了杀身之祸!传说他的舅舅宋之问看上了这一联,又知道他还没发表,就请求他转让给自己,刘希夷不肯,结果就被骗到一个僻静的所在害死了。

关于他的死,唐代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就写得十分详细、生动:“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

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改了一下标题,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一模一样。

《红楼梦》书里也多次袭用《代悲白头翁》中的句法、意境,最明显的就是林黛玉做的《葬花吟》,“闺中女儿惜春暮”“洛阳女儿惜颜色”、“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明媚鲜妍能几时”“婉转娥眉能几时”等等,改写套用的痕迹十分明显。

再说这宋之问,与刘希夷一样,也是初唐时著名诗人,他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宋之问虽然比刘希夷小5岁,却是刘希夷的老舅,没办法,人小辈大嘛!他二人在唐高宗上元二年双双高中了进士,但以后却走了两条迥异之路。

宋之问虽是当时知名的诗人,但因为他奔走于武则天宠臣(姘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控鹤府里,对“二张”倾心附媚,常常替张易之捉笔代劳,以取悦于气焰熏天的武则天,所以遭到了世人讥讽。作为权臣,他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品行也为人不齿;作为文人,他这时期的诗文也乏善可陈,其中不少是歌颂功德、粉饰太平、浮华空泛之作。

后来武则天倒台,宋之问先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又被赐死于桂州,结束了他最后的人生旅程。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人品差,政治上再不站错队,宋之问在其以后的创作生涯里或许还会有更高更辉煌的成就。例如他在流放途中作的一些诗,就有比较充实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受到后人的较为广泛的传颂,如下面这首:

渡汉江

【唐】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在艺术形式上,宋之问的诗也以属对精密、音韵协调见长,大多词采绮丽,对仗工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甚至可以说,他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为近体律诗定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一个诗人来说,品格似乎总是要比诗才更重要,古人说“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这个道理。宋之问之所以在历史上名声很差,不就是因为后人认为其品行恶劣吗?

刘希夷(约651—?)唐代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674-676)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翁》(一作《代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己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洛川怀古》和《代悲白头翁》等。

可怜刘希夷,年少尚未成名,意因诗祸命,悲乎!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