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原文及翻译注释(文言文求谏原文及翻译注释)

唐太宗与群臣

论不可护短

贞观二年,太宗谓待臣日:“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随炀帝1好自矜

夸,护短拒谏,诚变实难犯忤。虞世基2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狂自

全,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日:天子有诤臣,虽无

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帮有道如矢,帮无道 如矢。”世基岂得已炀帝无

道 ,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丛安在位,又不能辞职谢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

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太宗日:”公言是也。

人君必须忠良辅弼, 得身安国宁,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及祸盈,

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

臣,君暗臣 ,危忘不远。联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 ,

公 等各宜 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

《贞观政要》卷2《求谏》

[注释]1隋炀帝:即杨广。604_618年在位。继位后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禁苑,并调集民工修长城、开运河、辟驰道,严重破坏生产力。加之赋税繁重,兵役不止,人民灾难深重。大业七年起,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大业十二年,炀帝至江都,两年后在那里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2虞世基:字茂世,会稽余姚人。隋文帝时,任内史舍人。炀帝即位,擢为内史侍郎,专管机密,参预朝政。炀帝到江都,天下大乱,虞世基知基不可谏止,又见高颎等被杀,惧祸及己,便曲意逢迎,不可违旨。他知道炀帝不愿意听到农民起义的消息,便不据实报告。有一次,越王杨侗派人到江都报告李密起义军围逼京师,请炀帝速返,不然京师被必然沦陷。虞世基见炀帝发怒,便说:“越王年少,被人欺负,如果是真的京師被围,使者怎会到来?”炀帝见中原已乱,便不想北归,要在丹阳建都,退保江东,虞世基也极力支持。3箕子:商付王的堂叔伯,封于箕,故名。纣王残暴,箕子规谏,不听,被囚禁为奴,箕子装疯,保存了性命。4拒《孔子.家语》记载:殷有三仁焉。这三仁,一指微子,一指比干,另一个就是箕子。5仲妮:即孔子。6见《论语.卫灵公篇》。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名鱼,字子鱼。他临死时嘱咐儿子,不要治丧正室,以此劝告卫灵公用蘧伯玉,不用弥子瑕,古人称之为尸谏。

[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贤明的君主记住自己的短处就更加贤明,昏庸的君主袒护自己的短处就永远昏庸。隋炀帝喜欢夸赞自己的长处,袒护自己的短处,而且拒绝别人的规谏,的确很难去冒犯他。虞世基不敢坦率地把危急情况告诉他,或许不算是大罪。从前箕子装疯保全了性命,孔子也称赞他是有仁德的人。等到隋炀帝被杀,世基也应该一并被处死吗?”杜如晦回答说:“天子有了直言谏争的大臣,虽然没有德政,也不会失去天下。孔子说:好一个正直的史鱼,政治清明时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时也像箭一样直,虞世基怎么可以因为隋炀帝暴虐,不听从规谏,就闭口不说话了呢?身居要职却苟且偷生,又不能辞职退位,这与箕子装疯去官为奴,事理就不相同。……虞世基的职位是宰相,处在能说话的地位,竟然没有直言规谏一声,实在应该一起处死。”太宗说:“你说的对。君主必须有忠臣辅佐,自己和国家才能得到安宁。隋炀帝难道不是由于手下没有忠臣,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所以罪恶积累,灾祸增加于是灭亡就降临了吗?如果君主所做的事不妥当,臣下又不劝阻,反而随便迎合顺从,逢事就说好,那么这种君主阿谀奉迎,国家很快就会危险灭亡。现在朕的志向在于君臣上下,人人都大公无私共同努力,相互切磋,以使治理国家的方针得到实现。你们都应该竭尽衷心,纠正朕的过错,朕始终不会因为你们直率规谏不符合朕的心意,就动不动发怒责备你们。”

[题解]这是贞观二年,唐太宗与大臣们的对话,杜如晦认为不论君主能否纳谏,为臣子者,特别是做宰相的应该不顾一切地进谏,这才是忠臣。唐太宗则从君主的角度提出他可以谅解虞世基在暴君淫威下缄口不言,但更希望自己的臣下不要不敢讲话。当然,身为君主,重要的不是要求臣下进谏,而是创造一个能够让臣下畅所欲言的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