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在创立皇帝制度的同时,还总结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僚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取舍,建立起了一整套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服务的中央职官体系,即三公九卿制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公,普通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但实际上,秦国设的是丞相、国尉、御史大夫。汉代,国尉才被改称为太尉。
丞相制度是秦代中央官制的核心。“相”当作一个官职浮现得很早,但直到战国末年,它才成为“百官之长”,被称为相国或邦相。战国时代,秦武王在秦朝设立了丞相,樗里疾、甘茂即是秦秦武王的左右丞相,此后秦朝向来设有丞相。秦统一后,正式确立了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建立后,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被彻底废除,中央任免官僚的权力由皇帝和丞相掌控。这样一来,丞相制度一方面抑制了贵族专权,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但另一方面,宰相成为制约皇权的主要力量,又成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一个因素。因此,在此后的中国古代上,环绕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就从未停止过,直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索性废除了丞相,这一斗争才得以终止。
秦代的丞相权力十分大,他总揽全国政务,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上至天时,下至人事,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一切国家大事,都要丞相过问。秦代文书流传下来的较少,在秦国短短的十五年里,见于史书的曾担任秦国丞相的就有王绾、秦国丞相李斯、冯去疾等五人。从现有记载来看,秦代丞相的职责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国家推举人才,帮助国君选贤任能。例如,秦国丞相李斯能够进入秦朝中央,就是依靠当时任秦朝丞相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的推举。
第二,领百官议事,上奏皇帝。古时候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手段,凡事都要几个人坐在一起来协商。丞相就是会议的组织者,凡有军国大事,丞相就要召集有关官员,协商事情的处理办法。会议结束后,丞相须将会议的结果上奏皇帝,并和皇帝商量、斟酌,共同决定最终的处理意见。例如,嬴政让百官议定自己的皇帝称号时,就是由丞相召集百官进行讨论的。
第三,监察和弹劾百官。赵高任丞相时,弹劾秦国丞相李斯及其子李由谋反,就是在行使丞相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
第四,主管郡县上地方官员的考核并对地方官员进行审计。
秦代是丞相制度的开创时代,也是丞相权力最大的时代,还是丞相最忙碌的时代。因此,当时的丞相都设有丞相府,丞相府上有一个集体班子,来帮助丞相出谋划策和处理政务。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史料,秦代丞相府具体的内部设置如今已不得而知,人员组成情况也无从知晓。但从秦国丞相李斯的经历来看,当时的丞相府是至少有舍人和长史这两个官职设置的。从汉代的情况猜测,秦代的丞相府很可能还有丞相少史、东西曹掾、主簿、令史等官员设置。
丞相是秦国的百官之首,丞相之下,就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一个相当于副丞相的职位。《汉书》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御史大夫虽然是副丞相,但他比丞相还要忙得多。
御史大夫这一职位起源于御史,御史普通都是皇帝的亲信。因此,御史大夫设立后,其职责就相当于最高秘书,皇帝有许多事务都是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而不经过丞相。例如,秦始皇嬴政求仙问药期间,方士卢生等人欺君,畏罪潜逃,秦始皇嬴政就是派御史大夫追查此事。秦始皇嬴政三十六年,秦帝国的东郡发现了“始皇死而地分”的石刻,秦始皇嬴政也是派御史大夫前去追查。
可见,御史大夫是一个既要辅助丞相处理政务,又要帮助皇帝处理许多皇家私密事务的职务,职权十分重大,要处理的事务也很多。汉代有人曾说御史大夫“任重职大,非庸才所能堪”。具体来说,御史大夫的职责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皇帝起草各类文书。御史大夫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因此,这些文案类工作大多由御史大夫来做。
第二,处理皇帝交待的各种暂时事务。除了秘书的角色外,御史大夫还扮演着秦帝国“救火队员”的职责。帝国境内哪里发生了突发事件惊动了中央,普通都由御史大夫前往调查。
第三,监察、弹劾、考核百官。御史大夫被称为副丞相,自然是担负有和丞相相同的职责。秦代的御史大夫和丞相一样,也有责任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进行监督、考察和弹劾。
第四,掌管国家图书、密档和各类法律条文。这一职责,相当于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档案情报处处长和大法官于一身,可见御史大夫的权力之大、职责之重。
御史大夫和丞相一样,也有自己独立的御史大夫府,此府与丞相府在秦汉时被并称为“二府”。
丞相和御史大夫,都是主管中央政治的权臣,军队上的事务大多由当作三公之一的国尉处理。
秦国的国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军队顾问之职。秦代的国尉都是由能征善战或运筹帷幄的将领、军师来担任,例如白起、尉缭等,都曾出任秦朝国尉。
秦始皇嬴政发动统第一次世界大战争期间,战事十分频繁。始皇当作全国最高的军队统帅,负责将帅的任免,主持各类军队会议并决定军队战略。这些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并不是始皇以一人之力能完成的。其背后的智囊集团,就是以国尉为首的一批杰出军队人才。
但是,秦代只是形成了三公九卿制度的雏形,它并不完善。三公在秦代时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丞相级别最高、位尊权重,是国家权力运行的核心。御史大夫的地位也很高,权责也很重,但权力和待遇都要在丞相之下。国尉的地位就更低了,御史大夫是皇帝的总秘书,而国尉实际上只是皇帝的军队秘书。这种情况在秦代和汉代前期十分明显,汉代后期三公的地位才渐渐变得平等,三公九卿制度也变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