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一听,不由得前仰后合,哈哈大笑起来。他看到杨朴实在不愿作官,遂将他放了回去。讲到这里,苏轼笑着对夫人说:
“今天我临行时,你就不能象杨朴的妻子那样,作一首诗送我吗?”
苏夫人一听,不觉失声大笑,家里人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于是,苏轼遂与家人告别而去,
出城登舟。州郡的人目送苏太守,个个泪如雨下。
在押解赴京途中及后来在狱中,苏轼曾多次萌起自杀的念头。一天,因为船舵坏了,所以他们乘坐的船只好停在太湖芦香亭下。这天夜里,凉风阵阵,波涌涛起。一弯新月象一把银镰挂在高空,月光下的湖面上泛着粼粼的闪光。夜已经很深了,但是苏轼却并没有入睡。他的心中也象那太湖一样波涛汹涌。他想到自已被捕后被牵连的人一定很多。为了不牵累别人,倒不如把两眼一闭,纵身向水中一跳,顷刻之间万事皆了。当时,他决定就要这样做了。但当他就要折身而起,向船头走去的时候,忽然又想到了弟弟苏辙。他知道,他与弟弟亲如手足。如果自己一旦自杀,弟弟一定也不会独自活在世间的。这样岂不苦了弟弟的一家老小?想到这里,他暂时又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为了照料苏轼,家里派长子苏迈跟随。船行到宿州(今安徽省宿县),御史又下令抄家。于是州郡的长官闻风而动,遣吏发卒,围船搜取。这时,苏轼家中尽是妇人小孩。看到这些狰狞如狼、凶猛似虎的更卒们,一个个吓得战战就兢,不知怎么是好。等抄家的更卒们一走,苏轼的妻子一气之下,便把苏轼过去所作的诗文及珍藏的书籍大部分烧掉。
苏轼于八月十八日关进监狱,二十日正式开审,前后共被关押一百三十天。
按照李定等人的本意,不仅要“枪打出头鸟”,将苏轼置于死地,而且想从苏轼这里打开一个缺口,通过审讯苏轼,顺藤摸瓜,由株连枝,搞出一个庞大的反对新法的集团来,以便把反对新法的势力一下子打下去。后来,他们虽没有将苏轼处以死刑,但受株连而牵入案情的有四十余人,审查的诗篇共有一百多首。甚至连当时已故的欧阳修、文同、张先等人也都未能幸免。这就是古代上著名的“乌台(即御史台)诗案”。这是有宋以来首次震撼朝野的“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