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考中进士是不是就可以做官了(唐朝三种人不能参加科举)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读书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孔子以来,读书做官就是无数读书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尤其是科举制普遍被采纳且相对来说开明的盛世唐朝,读书人求取功名之心可谓更甚。

但唐朝读书人想要做官,并非只有科举取仕这一条。那么除了科举取仕之外,究竟还有哪些路可走?

在唐朝,如果你文章写得好,尤其是会写诗,那么绝对是做官的一大优势。倘若你的诗还能得到官员尤其是大官的认可和推荐,那想谋得一官半职并非难事。这其中李白就是典型的代表。李白很想做官,但却并不想参加科举考试。

于是便写了一首《蜀道难》给当时的大臣贺知章。贺知章看完之后惊其为“谪仙人”,于是直接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获得了一个翰林院供奉的职位,虽然官位不高,但却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只不过李白没有把握住机会,最终因得罪杨玉环和高力士而被“赐金放还”了。王维虽然是通过科举而取仕,但在考上状元之前,也是得到了玉真公主和沛王李贤的赏识,当然,他还是凭借自己能诗善乐又善画画的才能。为了做官,屡试不第的孟浩然曾特意写诗给名相张九龄。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果然获得了张九龄的好感,还让他在张府认识了一生的好友王维。并且通过王维才有幸直接见到了皇帝。虽然他没有把握住机会,甚至导致终身布衣,但那是另一回事。

在唐朝假如想做官,你还可以隐居。很多人会觉得隐居和做官有什么关系?本来关系巨大。因为唐朝皇帝是信奉道家的。通过隐居而获得隐士之名,并因此引起朝廷的注意,从而让朝廷破格提拔做官,也是经常的事情。那个祸害了唐朝四大才女之一的李季兰的渣男朱放,就是通过隐居山林而走上仕途。有些人表现得更明显,皇帝去哪拜谒名山大川,他们就在哪里隐居。目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遇到皇帝并得到皇帝的赏识,从而走上仕途。孟浩然也曾隐居,只是运气不好,没遇到皇帝,于是只好四处去漫游,去拜谒达官显贵们去了。

当然,你还可以尝试入官员家里做幕府。达官显贵们可以自行招募亲信或者士人,尤其喜欢招募一些有能力又有名望之人。在唐代,很多诗人都曾有过幕僚身份,比如,杜甫、李商隐,甚至李白也在晚年做过一段时间的幕府。他们在幕府中的重要职责就是“顾问”。通过做顾问而得到官员的赏识,进而推荐做官,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幕府算不上正式编制,地位比较低。

除此之外,有骨气的读书人还可能会选择投笔从戎。通过从军边塞,算是给自己的履历镀一层金,并借此来获得通往仕途的机会。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李贺还特意写过《南园》,在诗中,他向自己发问,“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当然,这条取仕之路,属于武出方式,换句话说就是用战功以及,需要随时做好拿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官职的准备。文弱书生,想要像武人一样通过战功换官职,这本身就充满了艰险,除了有才,还得有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以上便是唐朝读书人做官的重要途径。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方式,比如家族长辈做大官,子弟可以受荫庇直接做官,比如直接还钱买官等;只是这些并非是一般读书人做官的重要方式罢了。

由此可见,在唐朝,读书人想要做官本来还是有不少方式的,只不过不管哪一种方式,归根结底你得有真正的才能。否则这些路,可能都走不通。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