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李世民关系(玄武门之变前的李建成和李世民)

  “玄武门政变”对于李渊来说是残酷的,儿子们互相厮杀,两个儿子被杀死,并且脑袋还被割了下来。十多个孙子,也在一日之间全部被杀光。当时李渊已经60岁了,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他情感上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不过,这里因此就有一个问题,李渊当时是皇帝,权力本来是巨大的。他有那么大的权力,为何却不能阻止“玄武门事变”这样的悲剧发生呢?

  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本来“玄武门政变”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李渊自己。为何这么说呢?

  真的,如果不是李渊处理问题不当,“玄武门政变”是不会发生的。

  那么,李渊有哪些问题处理得不恰当呢?

  其一,没有给予东宫足够的尊严。

  什么叫“给予东宫足够的尊严”?东宫是未来的皇帝。突出东宫的地位,最主要的是让其他皇子和大臣们懂得敬畏。通过敬畏,让东宫树立绝对的权威。

  在古时候,东宫是储君,里面有一个“君”字,相当于就是君王。因此,在平常礼节中,其它皇子要把储君当君王看待。

  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明太祖朱元璋。他在培养东宫储君上不遗余力,让整个朝廷以及所有的皇室成员,都成为储君朱标的臣子。这样一来,就给予了朱标极高的地位。

  就算是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对储君也是极为重视的。当时李泰告诉唐太宗李世民,他要好好给李承乾当臣子。本来他说的是假话,但唐太宗李世民以为他说的是真话,因而非常高兴。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给东宫极高地位的表现。

  但是李渊却并没有给予东宫李建成应有的地位。他确立了李建成为东宫,但是却对他和对其他皇子一视同仁地对待。这就使得李建成缺乏尊严感,唐太宗李世民如何会尊敬他呢?

  其二,确立了太子却又摇摆不定。

  李渊已经确立了李建成太子。但是,他又摇摆不定,多次表现出对李建成不满的样子。

  一旦皇帝对太子表现出不满,必然在其他皇子中产生极大的动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不满,想要废掉他,因此,其他皇子就纷纷加入到争夺储位的行列中去,由此引发了“九子夺嫡”的惨烈的悲剧。

  李渊不只是对李建成表现出不满,他还把这种不满公开展示在另一个皇子唐太宗李世民面前,他前后有三次对唐太宗李世民说,想把皇位传给唐太宗李世民。

  他已经立李建成为太子了,实际上也没有想换李建成的意思,却又对唐太宗李世民说,要把太子之位给他。这让唐太宗李世民心中如何想?又让李建成心里如何想?他们内心中如何可能不产生动荡呢?

  所以如何着,唐太宗李世民都要想办法夺取太子之位,而李建成如何着,也要把唐太宗李世民搞死,除掉这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其三,让当作皇子的唐太宗李世民拥兵自重。

  古时候如果让一个大臣一直掌控着兵权,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此,一般情况下,都会及时把这个大臣的兵权给解除。如果大臣不愿意丢掉兵权,皇帝对他肯定会动杀心。

  开国皇帝之所以要杀功臣,就是因为这些功臣长期掌控兵权,在军事中有极高的威信,同时他们又不愿意丢掉兵权。因此皇帝担心他们会作乱。

  在古时候社会,皇帝会让大臣掌控兵权,但很少让太子以外的其他皇子掌控兵权。为何会这样做呢?因为大臣想造反,本来是相当困难的。毕竟江山不是他们家的,要夺过来,不容易。而皇子的想法不一样,江山其实就是他们家的,既然太子可以拥有江山,那其他皇子也可以拥有江山。能不能拥有江山,关键还是要看实力。如果其他皇子手里有兵权,又获得大臣们足够的拥护的时候,他造反,几乎就是一定的。就算他不想造反,其他大臣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会怂恿他造反。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那种拥有兵权,而且还受到了大臣们拥戴的皇子。唐太宗李世民最后也几乎被其他大臣们怂恿着,发动了“玄武门政变”。

  如果李渊是一个清醒的人,他就应该解除唐太宗李世民的兵权,同时把那些得力大臣从他们身边调开。要么让他们拥戴自己,要么让他们拥戴李建成。总之,绝对不能让他们堆积在唐太宗李世民身边。

  李渊并没有这样做。而他做的事情,又在激化着唐太宗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这样一种情况下,“玄武门政变”就发生了。事实上,只不过是唐太宗李世民先向李建成发难而已。如果李建成先向唐太宗李世民发难,结果肯定是完全一样的。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