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视剧当中经常出现一种东西,叫做火折子,使用者将火折子上面的盖子拔下来,然后对着口一吹,火折子就自己燃烧起来了,而且还能持续不少时间,当不需要的时候就吹灭,再把盖子盖上,下次还能再接着用,堪比现代的打火机,甚至看起来比打火机还要简单好用。
那火折子到底是用什么原理制造而成的,为何吹一下就燃烧起来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火折子形状是棒状,大约10公分左右。火折子在电视中通常的用法就是把火折子的端部对准自己,然后吹口气,俗称”仙气“,或者是拿在手上用力的挥舞,然后火焰就会从火折子的顶端升腾而出,初次看见的我们一定会觉得非常奇妙。
本来呢,火折子的原理也并不是很难,讲出来之后大家都会明白。在以前火柴和打火机还没被发明甚至还没有流入中国的时候,火折子就因为其容易携带和便于照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用途。一般在乡下被用作点烟的火引。
火折子一般和火镰子、火石是一起使用的,因为火折子是容易携带的火种,人们总不能去哪都带着一个火把吧。火对于人类,是最主要的工具,人的进化正是由于对火的使用,人类开始吃熟食,并且渐渐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最后成为了现在的高等物种。火折子的制作也比较简单,通常是用红薯的藤蔓泡在水中,一定时间后再取出来压扁,加入泡制的棉花或者芦苇花,再压制,晾干之后一般还要加入硫磺之类的易燃物,某些比较好的火折子还要加入香料。
最后制成后,将其折成扁筒,放出竹简内。它的原理就是:这样制成的火折子,其中的易燃物质接触空气后与氧气发生反应开始燃烧,也是非常实用的取火工具。火折子在古时候一般是帝皇人家和富贵人家的标准配置,当然,要让火折子燃起来还是需要技巧的。在火柴刚刚进入中国时,由于价格比较高昂,乡下地区还是常常使用火折子来生火和抽烟。使用完成后,用一个顶盖把燃烧的端盖合起,使其无法接触氧气,便会熄灭,下次可以继续使用,非常节约。
火折子的古代在火柴传入中国后便渐渐走向结束了,人们开始进入了使用“洋火”的时期,并且随着后来打火机的发明,人类对火的使用也越来越便利,火柴也渐渐成为了过去,就更不用说火折子这个已经渐渐被人遗忘的取火工具了。
古时候的火折子是用很粗糙的土制纸卷成一个紧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这时分里面虽然没有火苗可是依然能够看到隐约焚烧的火星,就像是灰烬里的余火,特别易燃,只要在需求焚烧的时分一吹就能使其复燃。
有钱人家的火折子就更高级了,首要选用红薯浸在水中泡浓,取出锤扁,再泡加棉花,芦苇缨子再锤,晾干,加硝,硫磺,松香,磷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而制成,最终折成长扁筒,夜晚提前点着放在竹筒里,没有明火但又不会灭,始终都有火星,又由于有磷等易燃物品,用嘴一吹,它就会与氧气充分触摸从而发生反响,然后就点着了。
火折子便于携带,而且想用就吹,能够说古时候的火折子简直就是在夜黑风高的夜晚杀人越货干坏事的必备神器了。火折子的原理在物理学上就是“复燃”,指的就是已经焚烧的东西由于缺氧而处在一种半燃半灭的状况,当遇到氧气后便会重新焚烧起来。通过控制氧气的浓度进而控制焚烧程度,直到今日,这项原理也仍然被广泛选用,可见古时候劳动人民的才智。
火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据说火折子是由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宫女发明的。一个火折子见证了一代人的生活,可惜的是随着西方“洋火”的传入,火折子就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