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的历史故事简介(战国时张仪是哪里人)

  战国中后期,秦朝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当作自己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有的混战局面更为错综复杂。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并且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抗秦,被称为“合纵”,也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如果弱国被齐国或秦朝拉拢联合,进攻其他弱国,就被称为“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到战国晚期,乐毅破齐,齐国一蹶不振;长平之战,赵国严重削弱,秦朝取得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合纵连横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义:即东方六国并力抗秦,称为合纵;秦联合东方某一弱国对付其他弱国称为连横。于是,一批对当时的国家间的政治形势非常娴熟,善于辞令和权术,从中获取功名利禄的说客应时而生,史书上称他们为“纵横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张仪和苏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仪是魏国人,在魏国穷困潦倒,跑到楚国去游说,楚王没接见他。楚国的令尹把他留在家里作门客。有一次,令尹家里丢失了一块名贵的璧,怀疑璧是被张仪偷去的,把他抓起来打个半死。

  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的伤痕,心疼地说:“你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

  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说:“舌头当然还长着。”

  张仪说:“只要舌头在,就不愁没有出路。”

  后来,张仪到了秦朝,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朝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朝的函谷关。本来,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反击,五国联军就失败了。

  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被派到楚国去了。

  张仪到了楚国,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 臣靳尚,求见楚怀王。

  张仪说:“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 好。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 ,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这样一来,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得了秦朝的信任,岂不是两全其美。”

  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经张仪一游说,就挺高兴地说:“秦朝要是真能这么办,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

  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的便宜事儿,都向楚怀王庆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怀王说:“秦朝为何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秦朝才不敢来欺负咱们。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 ,秦朝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秦朝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再跟齐国绝交 也不算晚。”

  可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拒绝陈轸的忠告,一面跟齐国绝交 ,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朝去接收商于。

  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 ,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

  楚国的使者到咸陽去接收商于,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说:“没有这回事,大概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秦朝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朝的土地。”

  使者回来一回报,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发兵十万人攻打秦朝。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迎战,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楚国一败涂地。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朝夺了去。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朝求和,楚国从此大伤元气。

  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

  后来,秦惠文王因为张仪功劳卓著,就封他做了“武信君”,并赐封给他五座城邑。其后不久,秦惠王死亡,其子荡继位,称武王。武王自幼讨厌张仪,群臣忌妒张仪的又趁机向武王进谗言,张仪也害怕大祸迟早降临,因而用计辞掉相位,逃到了魏国。公元前310年,张仪病死。至此,一代纵横家张仪的古代划上了句号。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