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城选择上,宋朝是一个最特别的朝代。因为别的统一的朝代,要么定都在长安,要么定都在洛阳,或者定都在北京。
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还是北京,都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有山川之险。就是说这些都城周围要么有高峻的大山,要么有宽阔的大河把都城拱卫起来,外敌很难攻进去。同时,这种“山川之险”在古时候还是一种有龙脉的表现。古人很相信这一点,所以一般都会选择在这里。二是有文化积淀。长安、洛阳和北京这些地方都曾经多次用做都城,也就是说是几朝古都,因此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后世的王朝把都城建在这些地方,老百姓也比较认可。
但是开封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开封周围并没有山川之险,而是非常的平顺。虽说北方有一条黄河,但是敌军一旦穿过黄河,几天工夫就打到了开封城。同时,开封城也没有什么文化积淀,在古代上也没有什么大统一的朝代把都城定在这里。这就使得开封当作一个朝代,本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缺乏一种崇敬之感,似乎并不把它想得那么神圣。
既然如此,为何宋朝还要把开封作为都城呢?我认为,宋朝之所以把开封选作都城,重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真相。
一、定都开封是一个古代选择。
为何说宋朝选择开封是古代的选择呢?因为在五代时期,有四个朝代都把都城选在开封。
最早把开封选作都城的是后梁的皇帝朱温。朱温之所以把都城选在开封,是因为他当作唐朝的节度使,他的封地在梁地,因而都城也就在汴州(开封)。同时,朱温因为是篡夺了唐朝的皇位,所以他不敢把都城定在长安,也不敢把都城定在洛阳。如果定在这些地方的话,他受到的威胁就巨大。因此他干了一件大事情,就是把洛阳的宫殿都全部撤了,然后把木头都扔进水里面,让木头顺着河水飘到开封,然后在开封修建宫殿。
李存勖建立后唐的时候,由于李存勖和后梁是敌对关系,李存勖并没有建都开封,而是建都洛阳。后来后晋建国的时候,又把都城定在了开封。这是因为石敬瑭是在打败了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夺取了李从珂的皇位后,建立的一个朝代。同时,李从珂又一把火,把皇宫给烧掉了,连传国玉玺也在那时候消失了。石敬瑭短期内在洛阳定都不太现实,所以他把都城迁到了开封。此后,辽国南下灭掉了后晋,但是后晋的大将刘知远又实现了复国,建立了后汉。刘知远,建立后汉以后也把都城定在开封。此后,后周建国的时候也把都城定在开封。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一个非常和平的陈桥兵变建立的国家,所以他也就将就后周的都城,把自己的都城也定在开封。
二、定都开封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为何说定都开封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呢?
虽然宋太祖赵匡胤把都城定在开封,但是他也看出了开封没有山川之险,没有悠久的古代文化。如果定都开封,那么就需要非常多的军事来保护这座没有地利的城市。这样的话,朝廷里面的花费将会是非常大的。所以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都城迁到洛阳。如果定都在洛阳,整个京城的护理费用,就不会太高,而且国家还能够长治久安。
但是他的这个主张遭到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的反对。宋太宗赵光义对宋太祖赵匡胤说,一个君王能不能坐稳皇位,一个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在德不在险。宋太祖赵匡胤一时语塞,于是就放弃了迁都洛阳的计划。
宋太宗赵光义的这个说法本来是偷换概念。因为所谓在德不在险,是对于国内的统治而言。要想确保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打下来,定都在开封,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且事实上,北宋时期也亡于金国的南侵。当时金国南下的时候,虽然开封的禁军很多,但是他们根本就没办法抵挡,北宋时期很快就灭国了。当年宋太祖赵匡胤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那么宋太宗赵光义为何不愿意迁都到洛阳了?原本宋太宗赵光义在很早的时候就试图夺得皇位,而整个开封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势力范围,毕竟他在开封经营了多年,而且他还是京兆尹。因此在这里,他就能够确保自己的地位。如果迁都到洛阳,那么宋太宗赵光义就无法再确保自己的地位了。同时,根据古代学者的分析认为,宋太祖赵匡胤之所以想迁都洛阳,也是为了摆脱宋太宗赵光义的包围,从而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发现宋太宗赵光义庞大的势力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他不愿意再伤筋动骨,所以才放弃了迁都洛阳的计划。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宋朝定都开封,确实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结果。
三、定都开封是宋朝国土狭小的表现。
宋朝没有定都长安也没有定都洛阳,一方面是因为长安和洛阳在经过五代的战乱以后,已经变得非常的败落。包括漕运各方面都很受限制,如果把都城定在这些地方,那么将无法养活整个庞大的朝廷机构,以及皇亲国戚。皇亲国戚及朝廷机构从贪图享受的角度出发,所以最后选择了开封。
除了这个理由以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因为宋朝的地域比较狭小,如果定都在长安或者洛阳的话,那么国都将不再是位于中心的地带,其统摄作用并不大。
应该说,宋朝定都开封有利有弊,确实整个开封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宋朝也丰衣足食,皇亲国戚也过上了和安宁幸福的日子。但是由于这里没有险峻的防护,最后宋朝被金国攻破了都城,整个朝廷不得不南迁,北宋时期也就变成了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