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有哪些传统风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祭禹王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
祭祀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打渔杀家》根据陈忱《水浒后传》改编,又名《庆顶珠》、《讨鱼税》,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做“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 夸张了,不过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医治贫血、入睡难、神经衰弱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 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风俗。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喝清茶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禁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此时,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喝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风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久远。《水经注》记载:“郴县有禄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来,谓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Ty名日‘程酒’,献同也。”
《九域志))云:“程水在今郴州兴宁县,其源自程乡来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与酒别。”
程乡即今三都、寥江尸带。资兴从南宋到民国初年称兴宁,故有郴州兴宁县之说。
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 如制程酒,须掺入适量掺子水(掺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待数年乃至刃比十年才取出饮用。
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
清光绪元年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醉。”
在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风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 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采集“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风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偎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打枣
枣,性甘平,经常食用可开胃健脾,补中益气。如果人药。可补脾养胃,医治泻痢,调营卫,疗寒热,主阴衰贫血。产于河北、山东的枣,被称为北枣,有红、黑两种颜色,红色的味道尤为甘美。产于浙江金华一带的枣,被称为南枣,形状长圆,颜色紫红,味道甜中微酸,是枣中的佳品。
枣可以久藏,生熟都可食用,制成干枣、枣油、枣脯、枣米、枣汤等食品。味道很美。白露前后,就可以收取。《诗经·豳风》中说:“八月剥枣。”明代程羽文的《田家历》也规定农历八月收枣子。山东阳信等县。一般都在秋分八月中旬打枣。
沤麻
白露节气,人们开始沤麻。麻的种类很多,有大麻、宁麻、苘麻、黄麻、亚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