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人(公元578年–公元597年),隋文帝四子蜀王杨秀的妃妾,汴州人士,名、字不详。董氏于开皇十七年病逝,终年十九岁。杨秀对其感情颇深,遂撰文哀悼,刻为墓志随葬。墓志于清代嘉庆年间在陕西兴平县出土,楷书21行,行23字,被称为《美人董氏墓志铭》,又称《董美人墓志》。原石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毁于兵燹。拓本流传稀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人书法,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董美人墓志》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的上品,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
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但是部分地可以看到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的感觉。清罗振玉对其评价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备,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张贵男》三志石,尤称绝诣。”学习此志者,可祛尘俗气也。
《董美人墓志》的渊源
《董美人墓志》,亦称《美人董氏墓志铭》。隋开皇十七年(597)七月,隋高祖隋文帝杨坚之子蜀王杨秀之妾董美人故去,年仅十九岁,为了悼念爱妾,杨秀本人亲自撰写了墓志铭,刻于石上,无书者姓名,不知是否为杨秀本人书写。志文感情真挚,饱含无限哀思,楷书工整秀丽。石方二尺,小楷21行,行23字,多六朝别字。
这块墓志直到1200年后,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5—1850)出土,原石出土的准确年代无考,关于此墓志最早的记录,是清瞿中溶《古泉山馆金石文编残稿》:“丁酉七月购得拓本。”“丁酉”为道光十七年(1837),由此可推测应在嘉道间。墓志出土后,关于其真伪曾有巨大的争议,以汪鋆的《十二研斋金石》为代表,曾提出四点怀疑,但以张廷济、杨守敬为代表的学者又提出驳斥意见,俱以为真。
就其书法而言,该墓志布局整齐缜密,结字工整严谨,笔法精劲含蓄,字形多扁方,尚存晋人小楷、北朝墓志之古韵,在笔意上已脱尽隶意,和隋初的《龙藏寺碑》(开皇六年,586年)相比,虽仅晚11年,但楷法已成熟了许多,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的上品。
原石在陕西省兴平县出土后,很快被兴平县令上海陆耳山副宪第五子君庆(剑庵)所得。陆氏以淡墨精拓,薄如蝉翼,笔画丰润,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原碑的风貌,后世称“关中淡墨本”,流传极少,最为珍贵,世以得此本为荣。
人物志
杨秀(573年—618年),字号不详,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隋文帝杨坚第四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开皇元年,册立为越王。出任柱国、益州总管、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册封蜀王。入朝为官,担任检校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再次出镇蜀地,任用元岩为益州长史,境内得到大治。元岩去世后,奢靡骄纵,妄行不法。得知晋王杨广夺嫡成为皇太子,心中甚为不满。被诬使用巫蛊之术,诅咒隋文帝,坐罪削爵为民,软禁于内侍省。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长期带在身边。大业十四年(618年),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欲立杨秀为帝。没有得到众人认可,惨遭杀害,时年四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