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薛绍简介(薛延陀是被回纥灭的吗)

  薛延陀,中国北方古时候民族。亦为汗国名。原为铁勒诸部之一﹐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突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

  薛延陀是东部高车一部落。曾经于南齐永明五年,随阿伏至罗到准噶尔盆地建高车国。南北朝时游牧于阿尔泰山西南,额尔齐斯河一带,少数留在于都斤山。隋大业元年(605),铁勒诸部奋起反抗西突厥暴政,共推契苾部首领契苾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又推薛延陀部首领乙失钵为野咥可汗,于是乙失钵率部立庭燕末山(阿尔泰山支脉)遂成为铁勒中强部。大业七年(611)西突厥射匮可汗立,势复盛,契苾歌楞与乙失钵自动取消汗号,于是迄于隋唐之际,薛延陀与其它铁勒各部,又受突厥统治。

  据史书记载,薛延陀自称“我铁勒部人”。因此,一般都将其归为铁勒族中比较强大的一支。习俗大体与突厥族相同。柔然族强大时曾为其从属。后来又归于东突厥的控制之下。据新、《旧唐书》等文献记载,薛延陀的先民曾与“薛”姓部落杂居,后来又吞并了称为“延陀”部众,因而号称“薛延陀”。

  与唐战和

  唐朝贞观初年,其首领夷男率领部众7万帐归附突厥颉利可汗。唐太宗打败颉利以后,转而归附于唐并在郁督军山建立了薛延陀汗国。统治着“东室韦,西金山,南突厥,北瀚海”的广阔地区。

  贞观二年(628)﹐西突厥大乱﹐乙失钵之孙夷男率领其部帐7万重返漠北鄂尔浑河流域﹐暂附于东突厥颉利可汗(620~630在位)。时颉利政乱﹐薛延陀联合附近九姓铁勒中回纥等部共起反抗﹐受到突厥北边铁勒诸部落的拥护﹐共推夷男为首领。此年﹐唐太宗派将间道持诏书﹑鼓﹐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受命﹐遣使入贡。

  次年夷男联合回纥助唐朝攻东突厥﹐立牙帐于鄂尔浑河南郁督军山﹐胜兵20万。汗国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抵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境内包括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阿跌﹑霫诸部。东突厥破亡后﹐回纥势力壮大﹐立牙帐于土拉河上﹐但仍附属于薛延陀。当时﹐唐朝采取扶助回纥抑制薛延陀的政策﹐贞观十二年﹐下诏封真珠毗伽可汗二子大度设﹑突利失为小可汗﹐各赐鼓﹐以分其势﹔

  翌年立颉利可汗的族人李思摩为可汗﹐建牙帐于河(套)南﹐名义上使其统治内迁河套南的东突厥旧部﹐实际上是监视薛延陀。因此﹐引起夷男疑惧﹐于贞观十五年乘唐太宗封泰山之机﹐命长子大度设率回纥等部追击李思摩﹐直抵长城﹐在山西朔州遇唐将李绩大军﹐大败而归。次年﹐夷男遣使于唐﹐献马3000匹﹐谢罪请婚。唐太宗以绝婚挫其势。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朝册封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当时,薛延陀的能战之士有20余万,而且同活动在北方的回纥、仆骨、奚族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薛延陀与唐朝之间也建立了联姻关系,唐朝将新兴公主下嫁薛延陀首领。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以前,汗国与唐朝的关系基本保持友好。

  此后,因唐朝将东突厥的部众安置在以“白道川”为中心的漠南地区,与唐朝产生矛盾,举兵进攻驻牧于白道川的东突厥部众。唐军数路并出,与突厥、契丹、奚等联合,迫使薛延陀离开白道川,并在“诺真水”一带(位于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与其交战,击败了其首领大度设统领的部队。

  此后,薛延陀时叛时和,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至二十年(公元645~646年)被唐朝灭掉,薛延陀汗国灭亡。其余众有的归于后来的突厥默啜可汗,有的归顺了唐朝。经过漫长的古代演变,融合在其他各族之中。

  贞观十九年(645)﹐夷男死﹐嫡子拔灼自立为颉利俱利失薛沙多弥可汗。他乘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未还﹐引兵攻河南朔方郡﹐但唐朝有备﹐引兵北退﹔其内部因多杀贵臣﹐遂致骚乱。贞观二十年﹐多弥可汗知大势已去﹐自行遁去﹐后被回纥人所杀﹔国人另立夷男侄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遣使向唐朝表示“愿保郁督军山”。唐遣将李绩征伐﹐遂灭其国。咄摩支于当年降唐﹐封后武卫将军。原属薛延陀统治的铁勒各部附唐﹐“请置唐官”。

  贞观二十一年﹐唐于其地共置6府7州﹐各以其部首领为都督﹑刺史。又设燕然都护府于单于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 以统上述6府7州。于是大漠南北均属唐﹐而回纥于铁勒诸部中始独强。

  在关系融洽时期,薛延陀经常以马、牛、羊、驼、貂皮等进贡唐朝。数量之大,动辄数千,甚至数万。由此可见其畜牧业和狩猎业的发展水平。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