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统一战争(北宋大一统)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取得帝位,建立宋王朝。新的王朝虽然建立,然而从唐末直至五代十国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存在。宋太祖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队各方面的准备之后,决定消灭藩镇割据,实现天下统一。

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宋初,除了契丹(辽)、西夏强敌之外,南方存在的藩镇势力区别是:南平占据江汉一隅;武平占据湖南14州;后蜀据有两川、汉中45州;南汉据有岭南60州;以及江淮地区的南唐、两浙地区的吴越、河东(约今山西省)、江州的北汉等割据政权。

虽说统一大业势在必行,然而怎么进行,对国力并不是很强盛宋朝而言,确实是棘手的问题。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在和宰相赵普几番讨论之后,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略的重要着眼点是「先弱后强」,意即先攻南方比较弱的藩镇势力,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强敌。

一箭双雕武平、南平称臣

建隆三年九月,武平和南平的统治者相继逝世,局势动荡,宋太祖赵匡胤马上意识到这是上天安排给他的最佳机会,他决心从这里出发。

当时武平统治者周行逢病死,衡州刺史(治今湖南衡阳市)张文表乘年幼(11岁)的周保权刚刚继位,局势不稳之际,发动兵变。武平统治者一面出兵镇压,一面派遣使者向南平和北宋时期求援。宋太祖赵匡胤于是策划了「一箭双雕」的进攻方针:以支援镇压叛军为由灭武平,同时以借道南平为由,将其消灭。

干德元年(公元963年)一月,宋太祖赵匡胤命慕容延钊、李处耘等率领兵将,向南平借道进攻武平。当时虽然南平朝中许多大臣都认为这明显的是宋太祖的计谋,但南平统治者高继冲畏惧宋朝势力,勉强答应。

二月初,宋军进驻襄州(今湖北襄阳),慕容延钏派人告知南平为宋军准备粮草。这时,南平统治者高继冲派遣使者,前往探听宋军的真实意图。使者与宋军在荆门(今湖北荆门)相遇,慕容延钏假意殷勤款待。

随后,高继冲率领军事出城,正准备回报慕容延钊的盛情款待,否料慕容延钊暗中已经先派李处耘率领数千名轻骑,绕道占领江陵城内要地。高继冲失策,待要回头再战,必陷双面包夹,他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举城投降。

宋军取得南平后,联合从南平征调的万余兵力向武平进攻。这时,武平叛军张文表已被镇压,而周保权获悉宋军压境,决心抵抗。

慕容延钊分兵两路,水陆并进:水师从东边向岳州(今湖南岳阳)进攻;陆路则从澧州(今湖南澧县)直指朗州。水路从江陵沿长江顺流而下,大破武平军于三江口(今岳阳北),缴获战船700艘,占领岳州(今湖南岳阳)。三月,宋军攻克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14州遂入大宋疆域。

宋军初师告捷,不仅振奋了将士的斗志,而且宋朝势力南伸,占领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更主要的是,宋朝控制荆、湖之后,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两大割据势力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日后入川灭蜀创造了有利条件。

分进合击两路攻蜀

湖南平定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谋划攻蜀事宜。南方各势力虽然实力不强,但蜀据天险,崇山环绕,易守难攻。而且蜀主孟昶得悉宋朝已经平定湖南和南平,对宋军早有防备,一面派兵屯驻三峡要塞,一面遣使与北汉相约,同时出兵夹攻宋朝。

也是宋朝合该完成统一大业,就在宋太祖赵匡胤不知怎么进攻蜀地之时,上天送给他一个大礼物──后蜀派出的使者归降于宋,并详细的告知后蜀的兵力部署。

宋太祖赵匡胤知蜀驻军形势后,于干德二年十一月,以水陆二路合击的方式,出兵攻蜀:北路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将,率步骑3万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刘光义)为将,领步骑2万溯江西直逼成都

后蜀方面,孟昶得知宋朝出兵,命王昭远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今四川广元)、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

十二月,王全斌率领的北路宋军攻入蜀境,连克兴州(今陕西略阳)、兴元。蜀军眼见宋军即将攻入蜀境要地,采取烧绝栈道的策略,阻断宋军攻势。王昭远则率军屯驻利州,派兵于大、小漫天寨(今利州城北)驻守。

由于栈道被烧,王全斌攻势受阻,他一面遂率主力迂回南进,一面由崔彦进赶修栈道。接下来的几次进攻,宋军皆败。

当时气候严寒,京师大雪,宋太祖赵匡胤穿紫貂裘在讲武殿外巡视,心想:「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帅,冲犯霜霰,何以堪此。」于是脱下裘衣,派人送去前线,赐给主帅王全斌,并告知诸将,实因裘衣太少,无法赐给每位将领。

宋军因为皇上这个赠裘的举动,全军感泣,士气大振。干德三年,蜀军在王全斌与崔彦进的分合进逼下,闻风而退,利州、剑门相继失守,王昭远被俘。

另一方面,东路军刘廷让的进攻势如破竹,自从占据夔州(今四川奉节),开启长江入蜀大门之后,一路直逼成都,军事还没进入成都与北路军会师,后蜀孟昶已经举城投降。

荆湖、后蜀灭亡后,南唐、吴越臣服,南汉统治者刘鋹则拒绝投降。宋消灭后蜀之后,虽然南汉已经失去屏障,但南汉地处五领之南,而且有广州市舶之富,所以对宋来说,消灭南汉还得费一番功夫。

东西夹攻火烧兴王府灭南汉

宋太祖赵匡胤派兵征服南汉,其策略为避开五岭,先从西路进军,直向贺州,引诱敌军将其歼灭后,然后从东攻击,即从连州往韶州进军,目标是都城兴王府(今广州市)。

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九月,宋军统帅潘美率军直指贺州,南汉刘鋹则派大将伍彦柔率领水师沿郁江、贺水西援。此役,南汉军事被埋伏的宋军破,伍彦柔战亡,宋军因而占领贺州。

潘美为牵制南汉主力军事,以便乘虚袭击兴王府,扬言要沿贺水顺流而下,直取兴王府。刘鋹于是派遣老将潘崇彻率领5万兵将进驻贺江口(今广东封开西北)。这一举动正中潘美计策。潘崇彻进驻贺江口后,挥师转向,连克昭、桂、富等州,直逼韶州。

同年十二月,宋军进至韶州(今广东韶关),南汉都统李承渥率兵10万于莲花峰(今韶关东南)下迎击宋军。宋军以强弓劲弩破其阵,占领韶州,韶州是南汉北方门户,失陷之后,举国震惊。

刘鋹增兵巩固兴王府城池,令郭崇岳领兵6万屯马迳(今广州北)。此时屯驻贺江口的潘崇彻见大势已去,率领其投队投降。于是,宋军全力往兴王府进军。开宝四年,宋军进至马径,与郭崇岳6万兵将遭遇。宋军采取火攻策略大败南汉,继而攻陷兴王府。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多路包围北宋时期收拾苟安南唐

宋灭南汉后,据有长江上中游及下游江北地区和珠江下游地区,从战略上形成了对南唐的三面包围。南唐后主李煜为苟安求存,一面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表示臣服;一面暗中募兵备战,以防宋军进攻。

宋太祖赵匡胤看了李后主的表奏之后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并立即遣使命李煜入朝,李煜则称病固辞。开宝七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宋下令发动进攻。以曹彬、潘美,统领10万大军出荆南,并调吴越军从杭州北上策应;另外再派遣王明牵制湖口(今属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曹彬率军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攻破池州(治秋浦,今安徽贵池),占领采石(今安徽当涂北)(参见采石之战)。于十一月中旬,在采石架通长江浮桥,保障大军渡江,继续向东推进。八年一月,宋军与10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宋军获胜,突破唐军阻碍,形成对金陵的包围态势。

此后,在西路王明军事和东路吴、越兵将配合下,歼灭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贇率领的10万救援军,十一月,金陵城破,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

围城打援先退辽军再下北汉

宋太祖赵匡胤于灭亡南唐后不久驾崩,宋太宗赵光义继位,迫使吴越王钱俶献出两浙13州,陈洪进献出漳(今福建漳州)、泉(今福建泉州)二州。至此,北宋时期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便开始集中力量准备消灭北汉。

北汉依仗辽的支持,经常南下骚扰宋境。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曾于开宝元年、开宝二年和开宝九年三次出兵攻辽,但都无功而还。

太宗宋太宗赵光义吸取以往进攻北汉均因辽兵南援而失败的教训,在作了较充分的准备之后,遂制定围城打援的策略,先退??辽军、后取太原。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正月,太宗亲率大军出征,其进攻路线是:北路以潘美、崔彦进等人为将,目标是围攻太原;郭进率军驻守石岭关,阻击辽军,孟玄喆扼守石岭关、镇州(今河北正定),牵制幽州的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太宗也率主力一部从镇州直趋太原。

大宋出兵,北汉主刘继元紧急向辽讨援。辽派出耶律沙、耶律敌烈从东出兵,另以耶律善补率军出北路,分路进援北汉。同年三月,郭进突击辽东路援军耶律敌烈于石岭关,耶律敌烈大败身亡,北路援军闻讯撤退。四月,宋军肃清外围的辽国援军,集中十万兵力猛攻太原。刘继元困战将近一个月,在没有援军而且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举城出降,北汉亡。

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包围太原,宋太宗赵光义亲临太原城下四面巡视督战。刘继元在困守孤城、外无援兵、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初五出降,北宋时期统第一次世界大战争至此结束。

北宋时期王朝建国之初,国力并不强盛,能够在一连串的统第一次世界大战争珠取得最终的胜利,其军队上的真相,最重要是先南后北战略方略符合当时南弱北强的情势,此外,针对不同战事,不论是分路进攻、迂回包夹、围城打援等等,北宋时期战术运用灵活,因此统第一次世界大战争能够的顺利进行。

自公元963年至979年,这16年的战争,结束了自唐朝中叶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重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