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吐蕃和亲的史实(唐朝与吐蕃和亲的影响)

西藏高原原来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

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牛部,统一□牛部各部落的叫弃聂弃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从弃聂弃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629 年,年仅十三岁的松赞干布继赞普位,他削平了叛乱,统一了西藏。松赞干布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他迁都到逻些(拉萨),从此逻些成为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他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松赞干布时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唐太宗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多次请求下,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公主入藏。松赞干布闻讯大喜,亲自从首都逻些来到河源(今青海鄂陵湖西),以子婿之礼接见李道宗。他看到中国的华丽服装和壮观的仪仗,十分羡慕。从此,吐蕃和唐朝结为甥舅关系,相互学习,友好相处。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又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并派酿酒、制碾碓、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她带去的中原乐队丰富了藏族的音乐。

文成公主信奉佛教,当时唐朝佛教鼎盛,而西藏无佛。她带去了佛塔、佛经和佛像,并建大昭寺来供奉。她与松赞干布亲手在庙门栽插柳技,这就是“唐柳”的由来。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

松赞干布十分敬重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多次派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

在吐蕃的四十年间,文成公主不断付出,为汉藏两族的友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文成公主于公元680年逝世,极受藏人爱戴的她被称为阿姐甲莎(即“汉族阿姐”之意)。唐朝诗人陈陶《陇西行》诗曰:“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太宗对周邻各族恩威并施,除用武力征服强敌外,也注意缓和民族矛盾,如益都大都督奏请出兵平僚人之叛,太宗不许。

还有一年,突厥遭遇大雪,羊马死亡甚多,民饥畜瘦,群臣劝太宗借机进攻突厥。太宗说,“我和人家刚结盟就背弃盟约,这是不守信用;在人家遭灾的时候牟取好处,这是不仁爱;乘人家在危难的时候取得胜利,也不是正当的武装行动。即使突厥各个部落都叛乱了,牲畜一只不剩,我也不进攻,一定待到他有罪了,我再讨伐它”。

因此四夷宾服,诸国来朝。

当然,太宗取得的辉煌的武功,离不开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大将,他们都是多次与太宗出生入死。但能够使大唐威震四海的英雄还有两位天稀大将:一个是李靖,一个是李绩。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大臣们说:“隋炀帝不识用人,屡修长城以御突厥。朕委任李绩镇守并洲,突厥怕他而逃,边境安然,又何必劳民修城?”这足以说明唐太宗知人善用。

(1)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