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当受到征召满心欢喜要来汉中建功立业的曹彰,来到长安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已经没了,他父亲曹操撤出了汉中,这场长达两年之久的大战就此结束,曹魏在汉中战场全面失败。
汉中的失利,让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彻底落空,刘备也借此顺利在西川立足,有了建国的资本。此前,曹操击败马超等西北军阀,趁势夺取了汉中,此时他本有直接攻击西川的机会,可曹操没有这么做,选择让夏侯渊,张郃等人固守汉中,这才有了这场大战。
这个阶段的曹操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操也变得更加保守。
汉中是西部的战略要地,自打汉末天下大乱,大量的人口迁入汉中,张鲁割据汉中的时候,对内采取了德政,汉中变得非常富庶,《三国志》记载:
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
几十万的人口,再加上发达的农业体系,汉中成为汉末难得的天府之国。
而无论是出蜀还是入蜀,汉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地方,张鲁没有抵抗就投降,让汉中整体没有受到什么破坏。曹操占据这里,无疑在对付刘备的战争中取得了极大的优势。
与官渡,赤壁这些大决战不同,汉中之战打了两年多,可实际上曹操主力没有与刘备正面决战,甚至曹操本人都是后面才进来的。
曹操一向有托大的毛病,这次他又飘了,他低估了刘备的能力,这也难怪,在这之前,刘备还从未在正面大战役中打败过曹操。
因此汉中之战大部分时间,是蜀汉与夏侯渊等人的对抗,可以说汉中之战从头到尾就是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这场战争的冲突点就少一些,话题性也没有赤壁等战役那么强。
第一阶段
刘备最初制定的战略非常明确,就是要先切断汉中与后方的联系,进而围攻,打下这里。其实还有一种直接的打法,就是直取阳平关,这里是汉中西面的门户,《隋书》称它
“西控川蜀,北通秦陇。”
可阳平关是曹军重点防御的地方,夏侯渊亲自镇守,硬打这里实在不明智,刘备索性就绕开阳平关,走金牛道沿小路直取武都,他一次就派遣了张飞、马超两员大将负责这次行动,可见他有多么重视,刘备此举真正的意义是陈仓,因为曹操若要驰援汉中,必然要先到长安。
从长安到汉中有四条道路可选,但最平坦利于运输行军的道路就是陈仓,沿着这里可直奔阳平关。若是能截断陈仓,等于断了夏侯渊的后路,可刘备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落空了,事实证明曹魏论实力是压过刘备的,曹休看破了他的策略,顺利打败了马、张军队。
随后刘备还不死心,又让陈式出击,却又被徐晃打败。第一阶段刘备落入下风,他的包围战略彻底落空,无奈之下,刘备只能亲自出军,来到阳平关与夏侯渊正面对峙,曹刘的第一阶段作战就此结束。
第二阶段
陈式的失败,让蜀军无法侧翼包抄阳平关,而汉中与关中的联系也未被切断。刘备一方相当被动,但他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刘备了,他的一个妙招,改变了两边的局势,那就是:
“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
刘备的做法是相当冒险的,部队不仅要穿过100米宽的汉水,还要翻越米仓山,又登上定军山。可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他只能冒险去打,当时夏侯渊的布置比较有针对性,他本人在阳平关,张郃在北侧的广石,防止刘备从北面包抄,可他万万没想到,刘备居然从南侧绕到了他身后。
之前曹魏军队打得都非常顺利,他们麾下的诸多将领能力确实强,可夏侯渊并不属于这一类,定军山丢失之后,阳平关境地十分危险,他们固守待援,蜀军就有时间前后合围,他们夺回定军山,阳平关又有可能失守。
夏侯渊无奈之下还是与张郃一起去迎击刘备,从他的这个做法,就能看出夏侯渊这个人不太适合作为一方的统帅。
麾下有徐晃,张郃这些能打的将领,他却亲自出击。而更尴尬的是,夏侯渊一路追到定军山下,自己又贸然分兵,作为全军统帅更是亲自跑到前线,这让黄忠抓住机会干掉了夏侯渊。
夏侯渊之死成为汉中之战最大的转折点,曹军的反攻彻底崩溃,幸好有郭淮的布置,汉中的兵力才没有彻底搭进去。
曹军第二阶段的作战已经全面失败,定军山在刘备的手里,阳平关失守是迟早的事情,曹操不得不赶紧进入汉中,战事也转入到最后的僵持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此时已经打出信心,《三国志》记载:
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
他居然做出这样的预言,一切还真如他所料那样,汉中落到他的手里,而曹操进入汉中后仅仅两个月他就不得不放弃汉中。
惨烈消耗
其实总体来看,蜀汉三个阶段与曹魏的战争,都维持在阳平关,汉水一线,刘备难以越过汉水,也难以攻陷阳平关,汉中后方没有成为主要战场。可曹操也无法更近一部,双方就僵在那里,这个时候就是比谁能消耗,按理说两边的国力,曹操肯定占绝对优势。
根据《三国志》描述,蜀地已经快被这场战争拖垮了,原本蜀地体量就小,还要支持大军的消耗,刘备的补给线从成都至阳平关就需要1500里,还要维持定军山的补给,需要翻山越岭过汉水才能送过来。
诸葛亮全力支持,蜀地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刘备的补给线一点不比曹操短,可这个时候刘备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他将兵力收缩在定军山,依托山势堡垒抵御曹军。以定军山为核心,刘备的部队可以沿着汉水袭击曹操的补给线,赵云等人就一路沿着汉水袭击上游粮道。
曹操同样是用兵的行家,他清楚硬攻定军山不是好的选择,他也截蜀军粮道,出阳平关攻打驻守金牛道的高翔,双方等于是互相断粮,可赵云他们先成功了,而曹真等人的劫粮军队没有成功,虽是两边僵持,但蜀汉胜局已定。
致命昏招
其实曹操即便犯了这些错误,他也不至于在汉中败得这么彻底,真正让曹操失败的,还是他那致命的昏招,曹操估计是在荆州的时候,看刘备携民渡江有些眼热,他在汉中也搞了这么一套。
曹操很早就已经来到长安指挥,可他没有早早进入汉中,他还要指挥曹彰等人抵御北方乌桓的入侵。定军山的失守让他不得不赶紧进去,可曹操此时已经没有太大信心,偏偏他就想起刘备争夺人心的方法,《三国志》记载:
(曹操)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除了张既这一路外,还有杨阜,杜袭等人也负责大举移民,主要是移走武都,汉中诸地的民众。曹操的这次移民,保守估计在40多万人左右,这些民众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业田地,跟着移民到其他的地方。
可你不能让人白移民,曹魏还要负责他们的安全,也要负责给他们提供粮食,也就是说整个汉中战场,曹魏的后方需要提供50多万人的粮食。
曹操的移民早在打张鲁的时候就开始了,不断从汉中,陇西移民,这么长的补给线,要负担这么多人,这是他耗不过刘备的原因。
曹操的这个举动也不难理解,汉末人口实在太少了,几十万的百姓就是重要的资源。问题是曹操本来可以固守汉中,利用这些民众能就地获得一些补给,他没必要白白增加自己的损耗,可他还是头铁做到底了。
完全忘记汉中这边两军正相持,原本曹操资源有优势,他白白放弃了优势,几十万民众的移民不仅分散了他的军力,还让曹魏元气大伤。国内损耗严重,汉中之战刚刚结束,曹魏国内各地就频频出现起义造反的势力,他迫于补给线的压力,也不得不让出汉中。
从曹操的做法来看,他原本就没有拿汉中作为战略重心,因此当他错过了依靠汉中取西川的机会后,他心里就已经打算放弃汉中。
战略的疏忽,是曹操汉中失败的关键,贸然移民加上支援不当,让张郃,郭淮等人在汉中孤军奋战了很长时间,对比蜀汉国内对刘备的支持,曹操这边给到的支持实在太有限了,以往曹操在军事上向来都很刚,可他却变得畏首畏尾,虽然他曾作过《龟虽寿》这样的诗篇,但年龄增长确实让他变得更加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