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圣(中华医圣小说)

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人,东汉名医,中国伟大的医学家。

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张仲景青年时期曾经被推举做孝廉,相传晚年一度当过湖南长沙太守。但是他的一生主要是在从事医学研究中度过的,并且对中医诊断治疗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仲景自幼目睹疫病流行、尸横遍野的惨状,立志解救百姓于疾病痛苦。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钻研医学,以求“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据说,他在长沙任太守期间,十分体恤百姓疾苦。眼见患病的人日益增多,他便在繁忙的公事中抽出时间,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坐在大堂上给百姓治病,分文不取,这就是“坐堂”一词的由来。

张仲景曾经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辩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另外,张仲景还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

张仲景曾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在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几十个寒暑,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唐宋以后,《伤寒杂病论》被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并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也被历代医家尊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奉“伤寒”、“金匮”为“医经”,有“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也”之说法。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典籍,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创中医临床医学之体。书中有许多可贵的医疗经验,例如对肺痈、黄疸、痢疾等病的辩证和治疗,在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人工呼吸法也最早见于这部着作。张仲景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张仲景一生着述十分丰富。除《伤寒杂病论》外,据史书记载,他还着有《黄素药方》二十五卷、《辩伤寒》十卷、《疗伤寒身验方》一卷、《评病要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等。可惜这些书都已亡佚了。

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着作和学说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自晋朝至今,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留下了近千种专着、专论,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