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江山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享太平。翻开史书,写满了功臣被杀的文字,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更是被称为“屠戮功臣”的薄情之君。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却发现这二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特别是汉高祖刘邦,他杀的其实不是功臣而是争霸天下的对手,而且这些家伙后来都是造反而被刘邦在战场上干掉的,那个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还逃入匈奴,与匈奴联军攻汉,这样的“功臣”或者叫“诸侯王”,不杀就没天理了。
其实刘邦真心想杀的一个功臣就是雍齿,最后也没下手,还不得不封雍齿为食邑两千五百户的什邡侯,这个雍齿比刘邦还长命,一直活到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最后还得了个追认的谥号叫肃侯。刘邦还想杀而没杀成的功臣就是樊哙,那是板上钉钉的吕后一党,就是因为樊哙手握重兵威慑刘姓诸侯,才有了诸吕之乱。要是刘邦杀了樊哙,吕后就作不起妖,樊哙不死,周勃和陈平也没那么容易拿下吕禄吕产。
毋庸置疑,功臣在开创基业也得时候是有功的,但是有功不代表他们就有为非作歹的特权。如何对待功臣,一直是开国之君面临的难题:这些人出生入死战功赫赫,本应高官厚禄,但是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让这些只知道拿刀子砍人的赳赳武夫治国,那肯定会是一团糟。但是不给这些功臣一官半职,他们又会很失落,这种失落的结果,除了再造反,就是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刘邦在分封功臣的时候,就曾问过武将们:“你们会打猎吧?”武将回答:“当然会!”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众人回答:“知道!”于是汉高祖开始暗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其实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两件事有一件是必须做的:“鸟尽弓藏”是应该的,飞鸟都射没了,留着弓箭射人吗?当然,也不能“兔死狗烹”,因为即使不能打猎,看家护院还是可以的。但是有一点是任何帝王都不能忍受的:这些猎狗吃完了猎物就开始吃家里的鸡鸭,甚至一个不高兴就要向主人吠叫几声,甚至还想着咬死主人,这就让人忍无可忍了。
刘邦基本上没有碰到猎狗翻过头来吃鸡鸭甚至向主人狂吠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让明太祖朱元璋碰上了。随着大明王朝的建立,朱元璋的功臣们大多数已经腐化堕落,真正成了皇帝权杖上的棘刺,要是不及早拔掉,不但会扎了继任者的手,还会祸国殃民,比如他用鞭子活活抽死的朱亮祖,那就是一个比元朝贵族还坏的家伙,要是朱元璋的功臣们都跟朱亮祖学习,那么大明朝用不了几十年就会被这些由功臣蜕变成的蛀虫掏空根基。当然,朱元璋也杀了一两个不该死的功臣,因为史书中没有记载封颍国公、太子太师傅友德有啥罪过,只是说他“坐事赐死”,至于什么事,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
功臣在开创基业也得时候是有功的,但是有功不代表他们就有为非作歹的特权。如何对待功臣,一直是开国之君面临的难题:这些人出生入死战功赫赫,本应高官厚禄,但是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让这些只知道拿刀子砍人的赳赳武夫治国,那肯定会是一团糟。但是不给这些功臣一官半职,他们又会很失落,这种失落的结果,除了再造反,就是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所以任何一个王朝的功臣,都是掉进灰堆的豆腐——吹不得拍不得。放纵,就会让帝国大厦轰然倒下,严惩;又会落下一个“鸟尽弓藏”的恶名。这个比喻不大恰当,但是用来形容功臣与皇帝的关系,或者来分析帝王心术,应该还是比较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