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总共有两门十口两门是大红门小红门十口有中山口东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石口燕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现在有的地方还在沿用这些老地名它们之间由陵的边墙连接围括住整个陵区边墙共有24华里之多墙和陡峭的山势相连从东西北三面对陵区构成了完整的的屏障将山间的平地紧紧地封闭起来
边墙内十三陵区的整体建筑布局有条不紊一条神道从石牌坊起位于中轴线上蜿蜒长近20里象征和显示帝王的尊严神道两旁的建筑繁而不乱当一代代皇帝相继谢世一座座陵墓在长陵两侧相继建立起来后都与这条神道相通于是神道成为诸陵所共有
如此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6公里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他们把选好的地址驰报南京后朱棣亲自北上察看他见这里山间地面广大群山若封似闭中间水土深厚山势如屏易守难攻如若驻军把守既可守卫陵寝又便于保卫京师再加上术士廖均卿从风水的角度对此处倍加推崇于是朱棣十分满意便降旨圈地80里为陵区禁地开始动工修建长陵并将原来的黄土山又名康家庄改名为天寿山
最近看到一本十三陵风水探秘的书前言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春青写的书的作者叫朱天运是和我关系较亲密的一位学生早在北京师大读书的时候他就特别爱动脑子爱研究人们不大注意的问题因此得了个外号叫老夫子正由于这一点他常能将许多问题解释得头头是道此人主要研究旅游地理
宋教授看到书稿题目是十三陵风水探秘很奇怪他为什么会选这么个题目去研究后来他做了说明我才明白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凑成的其一他的专业是旅游地理教育和研究由于工作的关系有许多旅游者和学生经常向他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明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埋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好这大概就是社会需要吧其二他自己就是朱明王朝后裔对列祖列宗的长眠之地自然又较旁人又多了几分关切其三他的夫人姓廖偏巧又是为明成祖卜选长陵的明代风水家廖钧卿的后代家学渊源朱天运耳濡目染对风水术又多了几分揣摩和了解其四他工作的地方在昌平距十三陵很近使他能对十三陵进行反复的考察与探讨四海之大学者辈出他之所以能写出了这本书大概也是以上几种机缘凑巧的事吧
廖钧卿的后代非直系写十三陵的风水确实选题正确
按宋教授所说这本书给我的答案是意外的它既肯定了风水术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又认定风水术中存在着大量的愚昧和迷信他认为目前摆在人文地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剔除风水术中的迷信成分挖掘其科学的精华锻造出崭新的科学的人类聚居学和环境地理学
其实朱棣在派出廖钧卿的三年前便派人开始营建北京了他早有把首都迁往北京的打算如今借徐后之死而建陵只是迁都的一个序曲
朱棣早在当燕王的时候就已认识到了北京的重要地位北京北面山岭起伏构成天然屏障南面的广袤的平原可以纵横驰骋历代王朝的汉家皇帝都把北京视为进攻北方游牧民族和保卫华北平原的重要据点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如果入侵中原第一个攻击的目标也就是北京战国的燕和秦都精心修筑长城三国的魏国征北将军刘靖在这里储粮屯兵用以防范游牧部族的入侵隋炀帝和唐太宗用兵高丽把兵马粮草集中在这里唐末北京成为军阀们互相争夺的要地契丹辽进关后把当时称为幽州的北京升格为南京作为第一陪都女真金朝蒙古元朝把首都建在这里这些都说明北京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朱棣认为守住北京就是挡住了北方民族对中原的入侵如果把自己的坟墓建在北京后代必定会在这里死守神圣不可侵犯的祖陵守住这里也就是守住了北京从而也就是守住了国土
朱棣亲自圈定天寿山为陵区后永乐七年1409开始营建长陵三年后完工当年就把原葬于南京的徐皇后迁到长陵安葬1421年朱棣统带百宫迁都北京1424年7月朱棣死于北征旋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境内当年12月将其葬入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