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夕,清朝北洋水师的军舰整体上已落后于西方,虽然吨位大,火炮口径大,但动力不足导致航速慢,射速也慢,发第一炮后,要过5分钟才能发第二炮。作为北洋水师统帅的李鸿章,面对这样的现状,内心也十分着急。
在一次访问英国的过程中,李鸿章了解到,英国最新研发的“吉野号”军舰,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军舰制造工艺。“吉野号”属于快速巡航舰,机动性高,吨位大,火炮口径大,射速快,且配备了刚问世不久的火炮测距仪,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了解“吉野号”后,李鸿章可谓垂涎欲滴。马上通过特殊关系向英国订购了一艘“吉野号”。并马上向清政府申请拨款。当时,“吉野号”造价约合白银120万两。拨款申请提交后,掌管财政大权的户部尚书翁同龢,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李鸿章的申请。
翁同龢给出的理由是,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到了吃钱的阶段,而且,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将到,举办寿宴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因此,户部拿不出多余的钱给北洋水师买军舰。
没拿到钱,李鸿章失望至极。最着急的还是英国,军舰都已造得差不多了,在这个时候说不买了,也实在太过分了。日本政府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联系上英国,表示愿意买下这艘“吉野号”。当时日本“明治维新”起步不久,经济并不发达。
为了买下“吉野号”,日本天皇发动国民捐款,并严令皇宫内禁止铺张浪费,天皇本人下定决心,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他的皇妃,把自己喜爱的首饰全部变卖了。经过全国上下一点点的筹措,日本终于把“吉野号”开回了家。
从两国对待军队建设上看,一个为了过生日不买军舰,一个勒紧裤腰带也要买,足见清政府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漠视。这样的清政府,书写屈辱史也就不奇怪了。
一艘本应中国拥有的先进军舰,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日本用来打得清政府没了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