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21条

日本中国进行甲午海战,双方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这场长达九个月的海战最终以日军取得胜利而结束,当时在中国手握最高统治权的是慈禧太后

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其实并不负于日本的,中国总人口已有四亿,而日本仅有四千万,人数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同时,中国的国土面积也是大大的超过了日本,中国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资源也自然比较多,只是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但是质与量的差别是不可相同比较的。中国军队的军事实力并不弱,但是同样是战争期间,日本是集中了全国力量投入战略物资中,反观中国清朝政府,却开始缩减了国防开支,导致军队的战略物资严重不足。

并且中国的军队大大不如列强那样重视军事教育,其中一部分带兵的将领都是以前在落后教育背景以及社会时代下的武夫,相比较而言,日军的大部分将领都是经过系统而规整的教育和训练,掌握丰富军事理论知识后才进入战场的。

在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时候,大部分的中国官员都认为日本仅仅想要吞并朝鲜半岛。但此刻有一个人看穿了日本真正的侵略目的,即吞并中国。

他就是宋育仁。接受了良好中西方教育的他全心全意为国家出谋划策,提出了在当时背景下十分周全的偷袭日本的计划。但是这个在如今的我们看来非常好的计划却遭到了慈禧太后的阻拦。

在宋育仁的计划中,从英国购买一批挂有英国国旗的船只,在澳大利亚招齐将领两千多人,用这些伪装成商船到达日本东京进行突然袭击,现在想想那时的科技和港口情况,这个计划的成功率极高,甚至有可能改变中国饱受日本军队侵略的结局。

宋育仁一方面组织人马准备这个计划,一方面上书清政府请求予以批准,但是当时的慈禧和李鸿章等人已经准备好与日本人的谈和,知道宋育仁的计划后,立马否决了,并要求他尽快停止这个行动。

但最终腐败的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宋育仁此后再也无法施展自己的宏图大志,更为大清朝而感叹。而清政府更是对他降职四品,本想对他做进一步的处置,但是因为此事涉及到的人数太多,不仅有许多朝廷大臣还有外国人,清政府只能作罢。

甲午海战中,日本的胜利除了日军装备资源更加完善之外,更大程度上离不开慈禧这个当权者的决策失败和清朝政府大臣们的昏庸腐败无能,令人惋惜!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