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西方在干什么(康熙对西方科学的态度)

中国在唐宋时期乃至元朝,其面积和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中世纪的欧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辉煌的中华文明影响着欧洲,比如丝绸、造纸术、印刷术、瓷器、火药、铸铁、船舵、罗盘、茶叶等都是从中国传入欧洲的,并对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世纪欧洲大盛「中国风」,欧洲人不仅热衷于儒教思想,伦理道德和仁君思想,而且中国繁荣建筑风格,瓷器、家具和室内装潢也风靡一时。

欧洲与中国的交往主要是通过商业和宗教这两种途径进行的。特别在清朝初年,一些耶稣会教士违背耶稣的「不要向东方传教」的旨意,来到了中国,在传播基督教义的同时,也带来了与中华文明迥异的西方文明。

康熙皇帝作为一位博学的皇帝,他不仅谙熟儒家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等颇有研究,而且对算学、天文、地理、光学、医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正是在康熙时期的开明宽松政策下,一批传教士得以在中国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基督教义。康熙帝时,在清朝耶稣会传教士的国籍,有意大利、法兰西、日耳曼、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墨西哥等。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天文学、数学、医学(比如推广种牛痘以防天花)、解剖学等被介绍到了中国。

康熙皇帝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着来自西方的文化,同时关注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方面和他并列的只有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白晋、张诚等6位法国科学家在[#20094]清宫受到康熙帝的召见,他们献上了从法国带来的30件科技仪器和书籍作见面礼。这些非同寻常的礼品,令康熙帝「天颜喜悦」,当即决定让他们入宫,担任自己的科学顾问。从此开始了外国科学家在清朝宫廷从事科学活动长达数十年的局面。

白晋等人入宫后,与康熙相处很融洽,工作也很顺利。他们对康熙热衷科学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曾把他们的见闻写在给路易十四(1643~1715年)的报告中。1698年巴黎出版的白晋着《中国皇帝康熙传》中有过如下记述: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我们在一起,白天和晚上还要用更多的时间自学。他不喜欢娇生惯养和游手好闲,常常是起早贪黑。尽管我们谨慎的早就来到宫中,但他还是经常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准备好了,他急于向我们请教一些他已经做过的一些习题,或者是向我们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有时他亲自用几何方法测量距离,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宽度。他自己定位,调整各种仪器,精确地计算。然后他再让别人测量距离。当他看到他计算的结果和别人测量的数据相符合,他就十分高兴。

对从法国带来的科技仪器,白晋说康熙「最喜欢的是用于观察天体的双筒望远镜、两座挂钟、水平仪,这种仪器精确度很高,他让把这些仪器摆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他「把着直尺和圆规爱不释手」。

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2003年曾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展出故宫珍藏的康熙年间西洋科学仪器,至今仍运转自如,光彩耀人。这些展品主要有:

(1)手摇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手摇计算机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如于1642年制造的,通过里面的齿轮进位进行计算。故宫博物院收藏10台手摇计算机,都是康熙年间制作,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铜镀金比例规。原是伽利略发明的计算工具,可以进行乘、除、开平方等各种计算。康熙的比例规增加平分、正弦等不同的计算。

(3)康熙角尺:尺上镌刻有「康熙御制」四个字。

(4)平面和立体几何模型,全部由楠木精制,是清宫造办处为康熙学习几何学所制作的教具。(5)绘图仪。质地有银、木、漆、鲨鱼皮等,每套6至20余件不等。盒内装有比例规、半圆仪、分厘尺、假数尺、两脚规、鸭嘴笔等。为适用野外作业,有的还配有刀子、剪子、铅笔、火镰、放大镜、黑板、画棒等。这类仪器是康熙时期清宫造办处仿照西洋绘图仪器制作的,用于野外绘图。

这充分表明康熙时期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单向交流。不过,这种交流中中华文明依然处于一种强势地位,这也导致了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依旧采取了并非平等的态度。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