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被盗墓的有哪些(盗墓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存在的社会现象)

  盗墓这种行为在历朝历代都为人所不齿,在古人看来,这种人所干的勾当有损阴德,同时也制订了一些法律去严惩这些盗墓者。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为了得到墓穴中随葬的宝货,选择铤而走险。因此不管是哪个王朝,对于那些平民盗墓者一旦抓到都是严惩不贷。

  秦朝对于盗墓者的惩罚

  秦朝对于盗墓者如何处置,在《吕氏春秋》一书中有简要概论:

  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奸人闻之,传以相告,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

  要知道秦法严苛,能够称得上严威重罪的,自然不会是简单的刑罚,具体如何定罪,估计还要看盗墓者盗窃的是何人之墓,如果说是地位尊贵的那自然要罪加一等,只是普通百姓,估计罪责会轻一些。

  汉朝对待盗墓者处罚严厉

  纵观整个汉朝,帝王的墓葬大多都陪葬着许多珠宝钱财,此时盛行厚葬之礼,因此自然也就引起了盗墓者的觊觎,汉朝为了严厉打击这种行为,对待盗墓着从不轻易放过,在《二年律令》中就有关于此时如何处置盗墓者的规定:

  “盗发冢”与伤人致残、讹诈、杀人及拐卖人口等同罪,都应处以磔刑。

  此时认为盗墓之人,其罪过如同杀人等重罪一般,都要处以磔刑,这种刑罚是古代的酷刑之一,手段极其残忍,要将人体分离,使受刑者受尽苦楚,然后再被处死。

  由此可见,汉朝对待盗墓者处罚有多严厉。

  唐朝对于盗墓罪责划分细致

  唐朝的法律对于如何惩处这些盗墓者,也有详细的划分,就拿《唐律疏议》而言,其中对于盗墓罪就有这样的描述:

  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

  一旦发现了此人有盗墓行为,就要加派劳役并且流放;如果这些盗墓者打开了死者的棺椁,就直接判处绞刑;如果只是盗窃墓中财宝,没有动棺椁,只是判处流放三年。

  唐朝对盗墓罪划分细致,同时也考虑到了这些人是否心中有底线,对于那些心有一丝良知的人并没有处罚过重,这也看出了这个时代对于人性的教化方式的不同。

  元朝对盗墓者的处罚

  元朝时期对于盗墓者也同样予以严惩,这些在《元史》中有详细记载:“

  诸发冢,已开冢者同窃盗,开棺椁者为强盗,毁尸骸者同伤人,仍于犯人家属征烧埋银。诸挟仇发冢,盗弃其尸者,处死。诸发冢得财不伤尸,杖一百七,刺配。诸盗发诸王驸马坟寝者,不分首从,皆处死。看守禁地人,杖一百七,三分家产,一分没官,同看守人杖六十七。

  对于盗窃着可以直接看成是强盗,损害遗体之人以伤害罪判处。如果只是盗窃了钱财,没有动棺椁,那么打一百七十大棍。但是对于那些敢挖掘王侯将相墓穴的人,直接就是死刑

  元朝对于盗墓者的刑罚划分,在很大程度上都要看被盗者的身份高低,但是在此之上,也有前面几代王朝律法的影子。

  明朝有关律法

  明朝时期的律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唐代刑罚,就比如关于如何判处盗墓而言,《大明律》就有这样的规定:

  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

  这些刑罚和唐代极为相似,要知道唐代律法差不多是古代律法中最为详细的,说是巅峰之作也不为过。

  清朝有关律法

  清朝时期是整个古代王朝中对于盗墓罪判处最为详细的,其中针对盗墓罪,按照盗墓者破坏的程度,有36种依据量刑,其中只是看到了棺椁的话,判处流放三千里,还要加上三年劳役;对于打开棺椁之人,直接处以绞刑,这一点倒是和前面几代王朝相似。

  盗墓这种行为是对死者的极大侮辱,历朝历代只要国家对地方还有约束力,都从不轻饶这些犯罪分子。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