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说于禁是种地的(于禁被关羽擒后怎么样了)

  说到于禁,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曹魏阵营中,有一位原本有机会坐二望一,名列亚军的英雄人物,但很可惜,他同时也是“晚节不保”这个成语的最佳三国代言人,这个人就是于禁,于文则。

  左将军于禁在五虎良将里排名第三,不过他在后世的评价,却是高开低走,江河日下。造成这个结果的最大原因,通常会指向于禁生涯末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一一樊城救援战。

  在这场战役中,于禁任务失败,最后还投降对手关羽。如今时过境迁,让我们尝试回顾事发现场,于禁做出这样的抉择,到底是情有可原还是罪该万死?

  01救援樊城,于禁的不归路

  在樊城救援战当中,于禁有哪些重要戏份呢?我们在开头先做个简单介绍。

  公元216年,于禁因为之前的眼兖州争霸还有官渡之战当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升上了左将军,还获得假节钺这样的殊荣,堪称是到达了人生的高点。

  三年后,关羽北上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曹操就派于禁、庞德带兵救援。战争发生在秋季,碰巧遇上大雨连绵,导致汉水暴涨,关羽就把握住这个机会,秀了一波水淹七军。

  这个神操作,后来还被陈寿重点圈起来,送给了关羽威震华夏的名号。关羽这边在开心庆功,于禁、庞德那边就愁眉苦脸了。

  他们登上高躲避洪水,于禁的手下虽然还有3万名士兵,但仍不幸兵败遭到俘虏。然而,在关羽审问战俘的时候,庞德宁死不屈,于禁却选择投降。

  后来孙权派出吕蒙背刺关羽成功,战俘团中的于禁就被移交到东吴,一直等到曹丕即位,孙权释放出了俯首称臣的善意,才把于禁遣送回魏国。

  头发斑白的于禁重回家园,过去提拔他的曹操已经去世,见到了小老板曹丕,心中纵有千言万语言,也难以开口。

  但是曹丕拍拍他的肩膀:于将军,你什么都不用说,你的苦衷我都知道。原本以为这两下拍肩是温暖的安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杀人于无形的化骨绵掌。

  没隔几天,曹丕就传令给于禁,说要派他到东吴进行亲善外交任务。不过,却特别交代:于将军,出任务之前,可以麻烦你到我爸墓前上个香吗?

  于禁就奉命来到曹操的陵墓中,却发现那里摆了一幅画,靠近一看,画的内容,竟然是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奋勇抵抗,于禁跪地求饶,当下于禁仿佛被无声的闪电打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虽然没有一口鲜血喷在地上,但也相去不远了。

  史书记载,于禁在看完这幅“名画”之后,就因为羞愧而死。在于禁死后,曹丕还补了一刀,替他起了个谥号叫做“厉侯”,这是非常不好听的形容词。

  02投降的3个理由

  看完了于禁投降的前因后果,虽然历史不能够重来,但是公堂之上假设一下也是合理的。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的想想,于禁当时选择投降或者不投降,各自会有哪些考量?

  我如果是于禁,愿意投降的理由,大概可以归纳出3点。

  第1个理由不让人意外,老将不死,我还想回家见家人,就是想和家人共度余生。并非所有人的人生价值,都是建立在忠义或者热血燃烧自己上面。

  于禁是人,他家中也有妻小等着他回去,他知道自己是老将,如果活着会到魏国将功抵罪,罪不至死。

  第2个理由是,于禁认识曹操太久,他太了解曹操了。过去有两个深获曹操信赖的官员,叫做毕谌和为魏种,在兖州叛乱时期,他们都曾经跳船投降过,最后一样没事。

  说个更有名的例子,曹操东征徐州的时候,刘备兵败关羽被俘虏,当时关二哥也是投降,曹操在意个人的才华,没有那么在意他换过几家公司。

  第3个可能让于禁选择投降的理由,是来自于一个间接证据的推测。于禁会不会是为了保全手下三万士兵的性命,而做出这个让自己一生清誉毁于一旦的决定?

  我们从史料上推测,在当时的天气状况之下,曹军阵营已经毫无取胜可能。于禁在不愿意增加无谓伤亡的前提下,和关羽达成了君子协定:我愿意投降,但是你必须答应留下我部属的性命。

  要知道,几万人的降卒可不是小数目,放回家担心捣乱,留下来又要派人看管,最麻烦的还是他们一个人一张嘴,每天三餐再给你消耗粮食。

  在《吕蒙传》当中就有记载,关羽抓到于禁的数万兵马后,由于粮食短缺,就取走了湘关米粮。而孙权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派吕蒙出兵准备偷袭任务。

  基于这个记载,有些人就怀疑,关羽之所以愿意冒着风险,带着几万名刚投降的新兵行动,就因为他和于禁有过男子汉的约定。

  我必须要说,上述这些证据,其实是有些薄弱,而且太过戏剧化,毕竟于禁这个人向来是以治军严谨闻名,好比像是阵前倒戈、不听号令等行为,用他自己过去的标准来看,都是重罪。

  我比较倾向于,还是要把想活命这个理由拉进来一起考量,保证下属性命的动机也许存在,但未必是主因。

  03不投降的3个理由

  分析完投降三要素,接下来我们就讨论一下,有哪些可能会让于禁想要死战到底的理由。

  第一个考量,其实就是对曹军军纪的影响。于禁是一个老将,但他同时也是高居曹军外姓将领坐二望一的地位,连你都要投降,别人会怎么想?

  曹操不是没有遇过手下跳槽,就拿魏种来说,当曹操得知他要离开的时候,一开始也是很火大,气得说:魏种,你有种就死出去,不要回来被我抓到。

  但当曹操真的抓到魏种之后,又怎么样呢?爱惜他的才华 ,还派他去当河内太守。接着来看曹操听到于禁跳槽的反应,他反而没有震怒、翻桌这种激烈的情绪,而是:哀叹者久之。

  你可以想象,当曹操同时收到两则电报,一则是庞德殉国;另一则却是认识30年的下属于禁投降。他心中的纠结有多复杂,这可能比听到于禁战死,还更加难过。

  拒绝投降的第2个考量,虽然有一点事后诸葛亮,但是于禁其实是有机会预测到的,那就是曹操虽然是现在的老板,但未来的小老板可是以爱记恨而闻名的曹丕。

  曹操虽然很哀叹于禁投降,但仍然善待他的亲族及家人。我自己猜想,万一于禁在被遣送回国的时候,曹操还活着,也不至于会对他做出像曹丕那样过分侮辱举动。

  前面说到,曹丕除了派人在老爸的坟墓旁作画讽刺于禁之外,他其实还做过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于禁在当战俘的时期,经常被东吴一位叫做虞翻的大臣出言调侃,不过于禁都吞了下来。

  后来回到魏国,大概是有跟曹丕讨论过自己在吴国受到什么样的对待,就顺带提到虞翻这个人。曹丕就问他:哦,那你觉得虞翻调侃你调侃的不对吗?

  于禁哪有什么资格去说别人,当然只能回答:没有,虞翻说的没有错,我败军之将,没有什么好辩解的。

  曹丕听了,竟然接话称赞起虞翻:没想到这个东吴大臣这么有见地,以后我们聊天的时候,旁边就放一张空椅子,算是给虞翻的尊重。

  这样子的行为,连宋朝的司马光都看不下去,他认为曹丕可以判于禁军法,可以废他的官位,却选择用画讽刺他,设空椅子这种手段来表达不满,毫无君主的格调可言。

  04如果给于禁再选一次

  如果给于禁再选一次的机会,我会建议他:不管你怎么选都好,但是在决定之前,千万要搞定你身旁那位队友庞德,两个人的口径要一致。

  在东汉末年这种乱世,人想要安身立命,并不是多大的罪过。我们单独来看于禁投降没有错;庞德死战到底也没有错,但两个人摆在一起,于禁就变成大错特错,死定了。

  这就像两兄弟放学去河边玩,玩的一身泥巴回来,哥哥是泥巴人,弟弟也是泥巴人,母亲看了就无奈的说,你们这两个孩子,真不让妈妈省心。

  但如果换个场景,万一今天的状况是哥哥满身泥巴,弟弟的衣服却一尘不染,这母亲就会说:你这个哥哥是怎么当的,看你弟弟多乖!于是哥哥被骂到臭头,弟弟则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宝宝

  你要说弟弟是故意陷害哥哥吗?其实未必,很可能他当天只是刚好穿了一件喜欢的衣服,不想要弄脏它而已。

  这就跟庞德之所以不愿意投降关羽一样,背后也有很复杂的脉络。有时我会想,要是当时有电话,让巧言令色的张文远,给于文则耳提面命一下,也许这个故事的结局就不一样了。

  换做是你,你会给于禁什么样的建议呢?欢迎留言探讨。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