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市西北有个村子名为田村距城区不到一公里村子南依禹门河北眺子夏山风景秀美民风淳朴圣母庙以瑰丽辉煌的明代壁画而闻名并成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但村里还有一处著名古迹却鲜为人知它就是历史上古汾州乃至山西著名的道教圣地汾州八景之一鹤鸣古洞
古汾州八景被载入明清县志声名代代传播卜山书院汾水行宫马跑神泉鹤鸣古洞烟笼贤阁雨渍仙碑文湖渔唱彪岭樵歌这八景至今除了马跑神泉仍在其余多已荡然无存痕迹全无而鹤鸣古洞却有确切的遗址部分古代留存和美丽的传说显得尤为难得和珍贵
一鹤鸣古洞与长春观
鹤鸣古洞位于田村西北这里有一道东西走向的宽阔沟壑村民俗称观gu四声沟沟两边是渐次升高的土梁沟南梁上是协和堡村也称田村寨沟北梁俗称观梁观沟观梁均因沟北土崖的古道观而得名地因观而名也可知这处道观非同寻常道观名为长春观俗称观上神秘的鹤鸣古洞就在观内
田村西北观梁古称西岩在宋代前就有遗存古洞宋政治家诗人曾任汾州通判的赵瞻有汾州八景诗其一为鹤鸣古洞说明此洞在北宋已成为八景之一的名胜鹤鸣古洞之名由来已久且已是石洞云封仙去的遗存明代崔士启登临长春观诗里有遗迹千年成胜景之句也说明古洞始建年代应是北宋之前的更早时候
金代道士张真一来到田村并居住在古洞此时西岩之古洞爰经兵革之余绝无人迹创建长春观碑铭并序后金元之间五十余年张真一和村民及众道徒在鹤鸣古洞旧址修建长春观使这一古迹名胜得以重盛并在金元明清数百年长盛不衰
二长春观的修建与兴盛
长春观始建于金正大三年1226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扩建道观所立碑石铭文创建长春观碑铭并序详细记录了长春观创建和发展的经过
据碑文记载道观所在地原名西岩旧曾有古洞历经战乱早已绝无人迹后汾州西河郡爱子里今汾阳市冀村镇爱子村人张真一道号丹华子在陕西等地游历八年于金兴定四年1220返乡来到汾州西北的田村见这里隆冈巨壑烟林岩穴觉得是一处难得的修道之地就在古洞住下来村民田志实拜其为师并将自己的土地施与资助并称居所之地为西岩庵
四年后张真一自感道行尚浅遂于金正大元年1224春再次出游前往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河北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参访全真派祖师丘处机得到祖师亲传秘诀并被称为山西道林之冠赐号丹华子接着又出游道教名山洞府在北京天坛遇到异人密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
金正大二年1225冬张真一回到西岩庵次年春众徒平整土地修建殿宇栽花植树此时庵内已是下有云梯上有天井这年九月举行重丹会出现五色彩虹瑞光金正大四年1227仲夏白鹤从东北而来盘桓翔视降于岩前危峰之上良久向西南方而去第二年这一天又飞来如此这样连续三次人们都惊异不已认为是师傅苦修功德神仙感应和祥瑞之符此后张真一声誉大振慕名而来的入道者七十多人其后徒弟们分别到汾阳离石河北太原等地建立宫观
蒙古太宗十年1238秋张真一五十虚岁六日整衣端坐而逝并葬于庵之西南后来田志仙田志诚和郭道希等同心协力建设庵院云堂仙洞斋厨客舍一应俱全又请来高手塑师画师粉涂丹碧庵院内外焕然一新并刻碑以记至于观名是浩然真人经过这里将西岩庵改名为长春观
为何改名长春观因创建者张真一曾参谒全真派祖师丘处机并得祖师亲传秘诀和赐号归来后增修殿宇广收门徒开坛讲经西岩庵走向兴盛故以丘处机道号长春子而更名长春观
长春观从一个破旧古洞而成为规模宏大的一方胜景有其历史原因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宋金元时期倍受尊崇并产生诸多派别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派丘处机受成吉思汗的重视和召见劝说成吉思汗一言止杀全真教备受推崇而走向兴盛道观遍及大江南北
从金兴定四年1220张真一游历归来居住到古洞到元至元十四年1277扩建道观长春观正是创建于金代兴盛于元代通过50余年的增修扩建从西岩庵到长春观古洞从绝无人烟到下有云梯上有天井云堂仙洞斋厨客舍一应俱全殿内粉涂丹碧院内花木葱茏成为古代汾州著名的道教圣地
明清两代长春观不断增建修缮成为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群因明清碑刻大多遗失已经无法找到确切的记载但按村里老人回忆建国前长春观里楼阁殿宇众多有三霄殿龙王殿土地祠灵官祠山神祠关帝行宫真武行宫老君行宫吕祖行宫玉皇宫等这些在元代的碑刻中尚无记载应该是明清两代增建
三长春观与田村田氏家族
长春观的创建兴盛与村里世家大族田氏家族密不可分田姓曾是田村大族村里定觉寺现已无存原有东魏田达等造像碑北齐田奥儿等造像碑两通碑阴刻本村有官职的田氏族人89名捐造人以田姓为主唐代进士田务滋宋代进士田贡元均为田村田氏族人汾州沧桑
从元代创建长春观碑铭并序可知道观从创建到兴盛持续不断地得到了村里田氏家族的参与和资助碑刻上有具体姓名的参与建设者有田志实田志仙田志诚等也证明在元代前后田氏还是田村大族也颇具经济实力
最初张真一游历归来行至田村是田志实拜其为师将自己的土地慷慨施予张真一得以在村西岩古洞居住下来四年后张真一再次出游道观和众道徒交由田志实管理
张真一出游返回初建道观田志实和众人宽整土地新建小殿庭堂修筑云梯天井并在院内栽植树木花草长春观初有规模
张真一逝后道观交由田志仙管理他和田志诚郭道希同心协力不惮劳苦十多年不间断地治田产蔬圃果园种后来又创建元始天尊殿其时长春观内已云堂仙洞斋厨客舍一应俱全田志诚后来被道观推保为汾州管内都道正总纲领总管境内诸道观
正是田氏家族虔诚的向道之心更赖他们大族经济实力支持对道观几十年如一日持续不断的建设和经营才使得长春观由创建到兴盛并成为汾州著名的道教胜地
四长春观和鹤鸣古洞的传说
鹤鸣古洞有着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有的刻在碑石上有的载入古诗里有的在村里老人间口口相传代代流传这些传说也给鹤鸣古洞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鹤鸣古洞名由何来应该是由洞口拍掌听鹤鸣的美丽传说而来洞字义为洞穴历史上洞是道教常用名称古代道士自称三洞弟子洞天福地是道教神仙居住的地方道观也称洞观道士们在洞里居住修炼盼望得道成仙丘处机在磻溪今宝鸡东南修行六年就是居住山洞之中长春观鹤鸣古洞也是依崖而建凿土挖洞而成
传说在鹤鸣古洞的洞口拍掌就能听到鹤鸣的声音这也可以从明清古诗中得到印证明代古诗送客游长春观里有若说仙家都是幻何如拍手鹤来鸣清代鹤鸣古洞诗中有万里飞飘云外影九皋鸣应掌中声诗句说的就是拍掌听鹤鸣的传说
元代所立碑刻创建长春观碑铭并序中有这样的记载丁亥仲夏二十有八日白鹤以艮位东北方而来盘桓翔视降于岩前危峰之上良久向坤位西南方而去次岁又于是日复至如是者三人皆异之碑刻描述白鹤连续三年同日飞到鹤鸣古洞此时观主张真一参访丘处机得传秘诀道观也初具规模还举行了重丹会再加此祥瑞传说长春观一时声名大振门徒众多鹤鸣古洞在金元再次兴盛并在明清达到鼎盛
关于鹤鸣古洞村里还流传着一个传说从前田村有个拾粪的男孩儿每天挎着荆条笼子在村里村外沿路捡拾骡马遗留的粪便一天他一路拾粪不觉走到了长春观忽然看见洞口有一只美丽的白鹤唳唳地鸣叫了两声迈步进了洞男孩惊奇中扔掉粪笼跟着白鹤就进入洞里谁知这一进却再也没有出来六十年后男孩儿从杭州回来村里的同龄人已经都是白发老人那只白鹤却再也没有回来老人们传说中的白鹤也许本是杭州白鹤峰的吧
为什么长春观留下仙鹤的传说呢道教作为我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主张通过学道修炼来延年益寿得道成仙而古人认为鹤是长寿的象征松鹤延年鹤就成为道教神仙的坐骑仙人的化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鹤鸣古洞也因美丽的传说而成为仙气氤氲之地
村里还有一个关于长春观里吕祖庙的传说说古时候汾阳市三泉镇尚文村有个人在口外做买卖一天他接到信儿说家里有急事让他赶紧回家可口外距离汾阳路途遥远由于没有车辆马匹如果步行最少得二十多天正在忧心发愁的时候遇到一个人汾阳老乡说是田村人正好也要回家二人就约好晚上相跟一起返乡老乡骑着马他闭眼坐在马背后面那马四蹄腾空而起才听得耳边的风呼呼的吼就听老乡说到了他睁开眼一看已经在汾阳三泉镇的河滩里家里事办完后他来到田村找恩人报恩可村里人却说全村也没有一个姓吕的这时一个村里人和他逗笑着说村西观上倒是有个姓吕的这人信以为真就去了长春观却见观里有座吕祖坛进入殿内只见里面的神像分明就是送他回家的老乡么这时他想起回乡的奇事就明白了是吕祖显灵了忙叩首祭拜抬头看见神像上面的屋顶漏雨了就出资将吕祖坛修缮一新
五鹤鸣古洞的古诗
鹤鸣古洞被列为汾州八景之一载入县志声名远播代代流传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游览吟诗作赋互相唱和古景古诗相映成辉鹤鸣古洞也声名益远现摘录几首
北宋名臣贬任汾州通判的赵瞻汾州八景诗之鹤鸣古洞山势嵯峨接远峰九皋鹤唳彻长空清音仿佛苍松外疏影依稀皓月中石洞云封仙去后桑田世换水流同登临厌听黄鹂语弄巧绵蛮噪碧丛
明代榜眼曾任河南左布政使的汾州人孔天胤诗游长春观登鹤鸣古洞听鹤鸣仙人驾鹤去洞口白云封何时遗清唳犹闻在古松山藏烧药灶门掩上堂钟羽化嗟如此空林一驻筇qing
明代曾任国子监司业的汾阳人朱之俊汾州八景诗之鹤鸣古洞洞中仙子住何年跨鹤飞飞不复还素影已随云影去唳声犹借谷声传鍭山遥待通消息瀚海新归报变迁凭吊几人能羽化高吟唤起一溪烟
清代魏国卿鹤鸣古洞仙人驾鹤知何处此地犹存鹤洞名万里飞飘云外影九皋鸣应掌中声非关华表传丁语却忆梅树伴子行紫府长春山不老几从清露想遥情
六建国前后长春观的情况
2000年出版的汾州沧桑第二卷中田村长春观作者李应杰记载整个观院呈三层弯月状分布拥有相对独立的大小宫观庙洞18处总占地面积约20余亩书中根据村里安德胜老人已去世回忆描述了长春观的情况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部分观院已残破不堪但总体规模尚可识别整座观院似一弯月牙儿诸多宫殿依土崖分三层次第而建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砖石台阶相互贯通回廊曲折沿山环绕为之字形书中描写得非常详细
第一层坐落于沟口平地以三霄殿为中心旁有诵经亭斋房院道士院客舍房等第二层沿沟畔从西南至西北为一湾有田公洞张公洞真一祠鹤鸣洞子洞龙王殿土地祠灵官祠山神祠等第三层建于崖顶平地辉煌宏丽古木掩映有关帝行宫真武行宫老君行宫吕祖行宫等崖之最高处別为一园设玉皇官其中许多殿宇构造精美民国年间时五里之外举目可见
主要建筑大致分布如下观门位于土崖与观沟交汇处坐北朝南拱券形三眼门中门沿碹框以青石额嵌长春观三个行楷大字侧门略低而窄门前石砌台阶九层有九九归真之意民国时已坍先时石额斜横于沟北荒草丛中后被洪水冲没
三霄殿位于观门内西北约50米平地坐西朝东三楹拱砌门面廊下彩绘三娘教子岳母刺字四郎探母等内容的壁画殿内三壁环绘彩图中间砌神台三霄彩塑高约2米余分别骑青狮白象朝天吼前有神阁立柱悬塑凌空彩云浮动白鹤翔空殿外东北方场院平阔排列十几根青石狮头拴马桩及肉色上马石可供游人停放轿车行商小贩摆摊
真一祠位于土崖中部坐西朝东沿七层砖阶攀授而上抬头可见拱门顶的石额四周沿山势环砌围墙斗折蛇行圈成一处圆形而略长的院落院内正殿三楹前有古柏对称挺秀院心修一八卦形花池中卧石龟一只背倚山石嶙峋正殿廊下悬铜钟铁鼓均用木架托举殿内为南北一大间格局丹华子金像高约2米多头戴方形道冠三缕胡须垂悬宁静端坐目光平视一派仙风道骨两侧配祀十二弟子坐像其状有捧书以手指天指地指头指心形态各异仿佛在无休无止地探讨天地玄机
该祠院系当年张真人讲经之堂逝后改建据已故的中医师宋祝山先生称七七事変前院内青藤盘绕十分幽静整洁祠后为张公洞高约25米宽3米多洞内环绘白色蓝边云朵据传是张真人早期修练时打坐之地后有小门通鹤鸣古洞
鹤鸣古洞又称西岩古洞位于真一祠后偏东北崖畔处洞前垒山石前有古松翠柏四周生满开蓝花的龙柏丛洞口高约2米多宽约15米余面朝东北方民国初洞前草丛中有高约2米多的石碑一通上刻鹤鸣处似为明代所立据考早年洞口建有前亭悬梁彩绘斗拱飞檐景致宜人清末时亭楼已坍洞口外露该洞后被禹门河洪水淹没过半村中老者传说洞内四通八达底不可测
真武行宫又称八角琉璃殿坐西朝东位于山崖偏南从崖底登十八层台阶可达此殿造型独特下部呈方形有总括四方之意墙为玄黄色年深岁久风雨浸蚀而色泽不变八角出檐象征八极斜脊列站兽俑人殿顶覆盖湖蓝色琉璃瓦宝顶攒尖处装深黄色葫芦殿内宽敞真武金像端坐神台高约2米多神台前壁上绘周公桃花女龟蛇缠绕图等十二门人分列两行呈八字状斜排
吕祖行宫位于山崖之顶偏北拱形院门坐北朝南有嵌额正殿三楹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殿宫顶为扇形攒尖收顶覆盖湖蓝色筒瓦宝顶装玄黄色葫芦状火球吕祖金像高约18米着宽边道袍挽发髻三缕须两侧配祀铁李拐汉钟离殿墙上环绘壁画有金蟾拜日洞宾醉酒黄鹤烟雨图果老骑驴过赵州桥国舅辞朝八仙过海等檐下悬挂一串串用各色绸缎制作的如意佛手均为香客们还愿时所赠
玉帝庙位于崖顶西南最高处三孔拱门朝南民国年间已半坍正殿完好南北深约12米东西宽约9米两出水悬山式庑顶覆盖湖蓝色筒瓦中间有两个棱形图案铺黄色筒瓦殿脊中间装青狮白象驮着的三层琉璃厦极顶为二龙戏火球造型殿北砌神台中坐玉皇大帝及高大女神像高3米多两膝间距近2米玉帝着玄黄色丝绣金龙袍头戴珠冠女神着凤冠霞披面如满月左右侍立托塔天王二郎神雷公电母等彩塑
据元代建观碑文记载中统庚申1260创建元始天尊殿但考无确址从地形位置推测应该位于这一带
老君行宫位于崖顶西北隅吕祖行官南侧主体形制早毁七七事变前独存六角形空心亭阁民国初亭下有青铜炼丹炉一座三层若厦形醮楼鼓肚中空伞顶为烟道据传四十年代初被侵华日军掠走
关帝行宫位于崖顶西南隅隔十八层台阶与真武行宫南北对時民国年间完好宫门坐西朝东正殿三楹坐北朝南东西厢房各四间前有山门东西钟鼓楼内祀关公周仓关兴张苞等彩塑殿墙环绘壁画
长春观古建筑群是古汾州历史上规模宏大的道教庵观之一据村人回忆建国前观院尚存碑石二十余通多系明代至清中期之物由此推测大部分行宫均系明代时增建清中期达到鼎盛清末时半数以上殿宇已无力修缮但主体保持完好由于观院建于禹门河流经的沟边清末民国年间曾多次遭受洪水淹冲至建国前建于崖畔上的鹤鸣洞真一祠田公洞已经难辨确址七七事变前真人洞龙王庙山神庙曾重新修筑由于多出自民间普通工匠之手现于坍洞残壁间观之残存的塑像和洞中壁画的艺术品位颇为粗糙
观院全面遭劫始于七七事变之后侵华日军先行搜寻珍贵古物后又伐倒巨松解作小南关火车站枕木解放战争期间阎军也经常入内殿内物品丢失无数五十年代中期观中碑石释数尽毁有的砌进峪道河水渠有的砌于农户街门底庭院台阶房门脚下经几十年踏踩碑文已被磨光因此历代增修观院年鉴已无法排列考清
八角琉璃殿真武行官毁于1958年秋当时已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文化馆曾派人出面阻拦由于村干部力主来人刚走村中青壮立即动手砖石用于新凿的井囤
长春观遗址西南崖畔尚存古井一眼原系观内唯一饮用水源水质甘甜原深约5米余井下现仍有水水面幽深井台尚存残碑一通半半截碑石字迹清晰上有城西五里许旧古洞外正殿塑张真人跨鹤飞升地今于岩洞等文字因上半截已断全文与立碑年代无考井台上还有古代石狮一尊横躺于井口边上头部造型粗犷线条简洁
七鹤鸣古洞的现状
2021年国庆重登观梁再寻道观崖上还有几处上世纪6070年代村民居住过的土窑洞院落但长春观已成一片废墟遗址七十年代村里在这里开设砖场古道观旧存崖壁被取土削去过半崖畔的古洞多被塌土掩埋崖顶生长了几百年的龙柏树踪迹全无我母亲小时候摘过的蓝色龙柏花也再难寻觅
崖顶八角琉璃殿的遗址依稀可辨半崖处丘祖庙的半眼土窑孑然独立土崖边露出半截不知名土窑洞看窑洞内窄小的模样不像殿宇倒有拐向旁侧的通道据村里老人说观里曾有地道也许这里正是一处地道口
弯曲的土径旁高处放置着一个琉璃构件看形状似为宫殿顶部正脊两侧的螭吻孔雀蓝的颜色头部已经缺失路上散落着黄色蓝色的残破琉璃瓦间或还有半截宽大厚实的青砖
这眼仅剩的残破的土窑洞是丘祖庙也是长春观唯一留存的古建建国后5060年代曾有一对老年夫妇居住男主人是一名叫黄占元音的退伍军人女主人是平遥人据说是后嫁的汾阳人称离婚后再嫁为后嫁两人没有子女也不知何故流落到田村住到了观里丘祖庙墙壁上绘满云纹壁画层层叠叠颜色以红黑两色为主正面墙壁的壁画剥蚀严重依稀可辨海水直线形物何莲花
站在观梁上不远处的汾阳城清晰可辨高楼林立古洞已难觅不闻鹤鸣声曾经辉煌建筑群只剩下荒凉的遗址和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期待着辉煌的道观重建之日神奇的古洞重现鹤鸣之声
部分历史资料根据村里老人回忆整理
附录一创建长春观碑铭并序
乡贡进士王元吉撰彪阳逸士刘元泽书丹东溪逸士郭文兴篆额
夫道者虚无妙用自然之谓也本乎其原出于太极之先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恍惚不可以为礼而变通莫测陶熔万类分判两仪则不知然而所以然曩之贤智得悟渊之又渊亦能冲举登天超凡入圣显应无穷故世人多所慕之必假建其庵观立夫师资事神诲徒于厥中居行其教今兹观者乃西岩之古洞爰经兵革之余绝无人迹丹华子始来寓此丹华子者本郡爱子里人也姓张氏讳真一公系天觉之裔孙家世富豪初诞育之时翠霭萦空明霞绕室及长有仙风道骨形貌魁伟性适恬惔慧哲聪敏日记千言无书不览年几弱冠慨然厌于尘缘知人生为虚幻因遇祖庭边公大师似有夙契遂舍俗入道礼为引度师从游于陕右顿忘宠辱衣褐带索日乞一餐昼夜不寐如是者七年时谓之无寐道人其志行如此后至陶唐闻简城郭玄静尝神游于华胥国德成清高公往敬奉夙夜匪懈未逾一期锡以真筌之颂廓然意晓若冰之涣释也故能知于万物之奥真祐丙子天兵南讨残金败绩及庚辰岁此方抚治以宁因尔还乡行至州之西北田氏故里见其隆冈巨壑烟林岩穴喜曰吾可以处此也以后必有兴缘事者当里田志实敬请留止得礼为师并施其己业地基世谓之西岩庵不一二载徒众十数无问远近好道之者办给斋粮日竞送之甲申季春谓志实曰吾于斯道未之极也奚为默坐耶令志实权掌道众夏四月之燕然大天长观参访师丘神仙以咨诀焉屡穷妙本数叩玄关师见其知几罄传功要特以异礼待之谓大众曰吾必以此人实为山西道林之冠众皆唯然莫不敬服赐号丹华子秋八月游各山洞府弟子刘志觉杜志清赵志源从焉凡有所历赋以佳什纪之至天坛逢异人密授金液还丹火侯之诀公方惺所赐之号应在于兹语从者曰诚于师父之前知也号乃预欤乙酉冬十月复还本庵丙戌之春居人相聚而谋曰我等何其幸也得遇是师处无严洁之地乃与志实同力竭诚于半崖之间向后启划往前埤叠以治宽平乃构小殿榜之日犹龙以为香火之归前建虚堂署之曰真风以待宾客之至中庭植其榕桧花木葱蒨下树云梯上天井往来行焉似非人间境辄有贤大夫登临者东瞰汾水南望介山地和气秀嘉其胜概咸以诗题之秋九月作重丹会忽瑞光大现其状如虹霓五色俱备众人望之佥曰亘古以来未之闻见也丁亥仲夏二十有八日白鹤从艮位而来盘桓翔视降于岩前危峰之上良久向坤位而去次岁又于是日复至如者三人皆异之曰此数奇事岂非吾师苦志积功仙应符祥之验公盖以谦冲自居默而不答由是声誉益振四方慕德远来从者仍度七十余众明白多舍人以为修进有日斯之功俾观者向慕玄风志在阐其效法而已自后其徒分派各立宫观于汾石冀并之间戊戌季秋之朏夜其于寐中忽睹神人自天而降被以金凯手执玉算曰喜奉上帝命侍以此召尔公稽首受之觉悟其趣及旦集众于堂白所梦之事谓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予今之寿正符于斯殆将逝矣汝辈道心坚固各当勉旃自此院门之事一委于门人得子冀志仙逾旬有六日整衣端坐俨然归真焉紫雾微蒙于院宇须臾冉冉以腾于空移时不见葬仙蜕于庵之西南洞玄子张志远师平手待疏一目之曰汾山丹华子文集所谓高才博学者矣志仙暨田志宠郭道希同行戮力不惮劬劳十余年间治田产蔬圃果园种艺以赡其众壬子三月浩然真人经过是庵改观额曰长春中统庚申创建元始天尊殿经营于是岁之春落成于明年之秋相越未远勤谨至矣梓人人甓人咸绝伦之匠塑师画师皆出类之工粉涂丹碧焕然一新上为皇家祝寿之宫下为邦民祈福之所左真宰右息真凡霞侣之所居师友之所处至于云堂仙洞斋厨客舍各有攸序岂不伟哉本观道流以紫衣冲真大师田志诚能应机接物有损己利他之行推保为汾州管内都道正总纲领焉一日道希诣门请予为文执礼乃言曰我祖师初来居此萧洒荒疏无异于深山野人幸托圣教缘以至于斯是谓苟完矣但恨先辈不得亲身耳今将刻诸贞石以彰吾宗之功庶使后世知是观之所由兴也愿勿辞之予再三让于耆宿自惟寡闻浅见固无能为复坚请之辞不获已非敢为文略纪其实云铭曰
道之为物本乎自然无名无象先地先天生育万汇悉总陶甄友慕斯得回超升仙丹华达此遽舍俗缘从师陕西丐食七年来居分此里名曰田谷空溪邃隆冈峻巅晦迹其下心远地偏庵既立却亿之燕不辞路远跋涉山川长春掌教灵鉴莹圆躬访微妙功就三千西岩往还重同会筵瑞光煊赫上属霄连鹤鸣三次是日期专名播嘉誉学者门填介士持算梦受惊眠乃悟其旨吾身化迁寿不越是尘世果捐赖有徒众心诚尚谈克敬其事兴建稍全庵始名观浩然改焉师号为额锡类绵绵宝殿壮丽金碧相鲜为国焚修万载永传
大元国至元十四年岁在强圉赤奋若四月几望日西河管内前监观郭道希立石邢道庆范道静汾阳郭秀弟郭润刊
民国王堉昌著汾阳县金石类编云碑连额高七尺宽二尺四寸五分共三十二行行各七十九字正书字径六分额篆创建长春观碑六大字径四寸五分今在汾阳县田村鹤铭古洞又云天觉即张商英
附录二鹤鸣古洞古诗十首
明代岳东旸汾州八景诗之鹤鸣古洞春日西郊一骑行西郊览景近知名青田漠漠风犹古华表寥寥月自明丹顶不留云外影清音常戛洞中声山鸣谷应知何处拍手年来识地灵
明代张绅汾州八景诗之鹤鸣古洞丹华控鹤归清唳犹在耳莫道是空传谷神原不死
清代陈彤汾州八景诗之鹤鸣古洞黄衫招隐可神交安得梅花寄鹤巢瀚海几番空玉笛蓬莱久已鲜瓜匏山中莫遣移文檄世上谁著好爵爻素羽漫迎仙子去遗音缭渺冷松梢
清代邢秉诚汾州八景诗之鹤鸣古洞昔人跨鹤去何年遗响犹因古洞传应手嘹嘹山静日随风戛戛月明天声闻碧汉皋非九唳忆华亭路几千讵必更寻辽海信即从空谷问仙缘
清代周超汾州八景诗之鹤鸣古洞观号长春倚岫开真人古迹鹤声猜洞中响逐空山应亭外鸣从拍掌来孤屿信非和靖放辽阳疑是令威回若同双舄鞋堪罗致阆苑书当附几回
清代任晋三汾州八景诗之鹤鸣古洞洞里仙人去不还淮南鸡犬亦升天而今丁令威何在鹤唳声声似昔年
明代贾璇诗送客游长春观长春观里最幽清送客西归适我情独赏孤松含晚翠不看众木先占荣四周山色浓还淡派河流纵复横若说仙家都是幻何如拍手鹤来鸣
明代朱奇湎诗鹤鸣古洞张公既说骑鹤去洞里而今鹤尚鸣信是游人不鼓掌寂然空谷不传声
清代张炽诗游长春观迎人翠柏景萧萧古殿残碑共寂寥村犬生憎城市客狺狺如豹吠山腰柏子无风随处落与君扫地来相酌暮云满岫花满堤赌向山头唤白鹤
清代李瑶诗鹤鸣古洞古洞深幽寄此生人言跨鹤入云行峰头怅望无飞影谷口空传有唳声响接山岩问呖呖韵来崖壑觉清清仙姿不识归何处落得余音应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