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占卜学业(东汉时有一做法好不好)

汉代的抽签考试

本文作者倪方六

现在考生知道自己2017年高考分数了真的有人笑有人跳

考试到底公不公分数高能力一定强吗将来就会成为栋梁之才吗这些问题现在议论很多目前的情况是考出高分的多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对于农村寒门子弟来说高考想拿个高分相当不容易要比城里人付出数倍的努力才成

熊轩昂受访截图

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便说了这样的大实话他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熊轩昂还说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熊轩昂说的大实话透露出当前的教育不公考试不公

其实熊轩昂的父母虽然是外交官但其家庭也非那种厉害的钟鼎之家

熊轩昂资料截图

据媒体报道熊轩昂5岁时妈妈被派驻东帝汶爸爸身体不好又不会做饭一日三餐靠小吃店这些年都夫妻两个轮流在家带他长这么大全家团聚只有几年他不满五岁时三餐多靠小店解决两年后妈妈回来爸爸又被派驻东帝汶夫妻俩接力换手这次高考一结束爸爸便去巴西工作留下刚回国的妈妈陪着熊轩昂等成绩报志愿

而从熊轩昂的学习经历来看从小上的是片区公办学校而不是昂贵的私立学校也没有上过太多补习班取得好成绩更多是靠他自觉的个人努力

熊轩昂对媒体没有讲外交语言而说了大实话这多少与他个人这种经历有关他其实也在抱怨目前的教育不公所以熊轩昂的话一出便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广受称赞

熊轩昂受访截图

考试取士是中国人的发明在汉朝时已开始这样的尝试对于考试的不公古人也早就意识到了采取过不少措施以尽量让寒门学子得到公平的机会

如现在流行的笔试当初也是出于公平是汉朝为考核学子的真正水平而最早采取的之前普遍实行推荐制让一些草包凭关系混成了大学生当了官

这种笔试当时称策问又叫策试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

中写过由皇帝亲自主持亲自出题由应试者进行书面回答即汉文帝所谓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中国考试史上第一场笔试就是汉文帝主持的可以说他在录取公平方面首先做出了努力

汉文帝画像

除了笔试汉朝对普通在校生还采取了抽签考试手段同时把更多的上学读者机会提供给社会

汉朝是中国教育史上大力兴办高等学府太学的时代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兴太学建议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要求丞相公孙弘等人拿出设立太学的具体方案不久即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建筑校舍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由此开始

此后汉朝的高等教育进入快车道太学扩建学生扩招校园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均大大增加在西汉末期王莽主政时太学进一步扩建建成的校舍能容万名学生一直到东汉末年汉代太学生的数量都常维持在3万名左右

汉朝学子现代再现

汉朝上大学似乎是宽进严出并没有严格的入学考试以甄别选送为主但要想毕业拿到学位证书以被选拔当官即所谓入仕为标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太学的学生每学年都有考试即所谓课试根据课试成绩好差评出甲乙两科成绩直接与仕途挂钩优秀者可授以相应的官职考试本身就是为了公平

课试采用射策的方法什么叫射策通俗说来就是将考题策放在桌子上考试时由学生随机拈取射作答根据答案的优劣评出学业等级其实这就是现代的抽签考试

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苦读的东汉学子孙敬

另有学者根据后汉书顺帝纪注引前书音义认为射策是一种选题考试

射策是汉朝特有的学生考试模式当时太学生主要学易书诗礼春秋等五经考试时便围绕这五经出题因此又称五经课试法

为了公平汉朝的太学生考试制度先后有过多次调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由于太学生在校人数过多旧的考试办法已不能适应扩招于是朝廷对考试制度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将原来一年考一次改为两年考一次录取名额也不再加以限制这让普通学子多了上大学和当官的机会

汉画像石上授课场景

据文献通考学校一在改两年一考的同时又设复试制度可以多次考试第一次没考好者还有二次三次的复试的机会只要通过考试都可以补吏或者留校等两年后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复试并没有次数限制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体现了一种公平性

而考试发展到现代已非常完善但公平性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不过教育部门一直为此进行努力对农村孩子寒门学子给予照顾

古代私塾教育场景现代影视再现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