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众所周知我们的古人对风水特别讲究生前希望住一个风水好的房子死后希望葬一个风水好的宝地墓葬大约从旧石器时代便已开始迄今为止最早的丧葬遗址可追溯到18万年前古人相信灵魂不死事死如生所以他们很重视坟墓的选址尤其是皇家墓地因规模宏大陪葬文物丰富多样更加注重墓地的选址和保护
风水古文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大多数都知道好的风水要依山傍水但是作为天子的条件更加苛刻比如
左青龙右白虎必须对称均匀天造地设明堂前方开阔舒展案山必有龙凤率百兽来朝的威严宏大气象等
在神州大地上符合这一地理特征的莫过于北邙山一带因为该地对面是黄河典型的依大山傍大水寓意心胸宽广驾驭万物安葬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等朝代的帝王以及皇族大将重臣甚至是名人贵族从殷王东周诸王东汉诸帝到狄仁杰杜甫颜真卿等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不过历史上有几处皇家墓地的选址并没有遵循风水要求其原因着实令人费解
北邙山上的古墓博物馆
独树一帜光武帝房前是山房后是水
汉光武帝刘秀与很多帝王一样也葬在北邙但他的陵墓可谓独树一帜因为它建造的方位有违传统陵墓的建造规则普通百姓都会将前有河后有山的地方视为安葬的宝地但汉光武帝的陵墓却是南倚邙山北临黄河可谓房前是山房后是水与大吉之象正好相反
光武帝刘钦之子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他勤政爱民是一位明智的英王但是为什么葬在一个面南背北的方位呢
传说因汉光武帝的儿子刘庄调皮总跟人对着干所以他在临终前故意说反话让儿子在其死后将自己的陵寝建在邙山之巅并强调为父我命中缺水在我死后你要把我葬在黄河低下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庄面对将死的父亲一反常态痛哭流涕儿子我不孝从小到大都没听过父亲的话如今我要痛改前非一定按照父亲的吩咐为您办理丧事
汉光武帝听后有口难言长叹一声便驾崩了
汉光武帝刘秀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刘庄正式即位他一切遵奉汉光武帝继承制度并果真在滚滚黄河之中为已故父皇修建了一座水中名城只是后因黄河改道汉光武帝的陵墓便留在邙山与黄河之间
此传说在今天看来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汉光武帝陵墓朝向反常是真并且孝明皇帝刘庄在位18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实事倘若汉光武帝灵下有知应该可以安息了
传说不太可信但陵墓朝向反常是事实
宋太祖赵匡胤
黄袍加身赵匡胤飞箭定墓永安陵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巡视洛阳后返回都城开封途经巩县时亲自拜祭其父母坟茔永安陵宋太祖登上陵园遥望远方江山风光无限为此感慨人生短促于是挽弓朝着西北射出一支飞箭直至400多米才落下他感叹
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需有归宿之地今日箭落之处就是我百年后的长眠之所
宋太祖的陵墓就这样由一支飞箭决定了而后他亲自拟了名称永昌希望永世昌盛同年10月20日宋太祖驾崩次年葬于永昌陵
其实现在想来宋太祖选墓址并不随意甚至经过了深思熟虑
中国人向来认为要落叶归根宋太祖和自己的父母葬在一起
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思同时得以落叶归根的心安
此处的风水本是极佳的永昌陵在嵩山太室山的主峰峻极峰东侧是万岁峰西侧是卧龙峰这两座山峰就像两个高耸入云的大门站在峻极峰上北望但见黄河如飘带邙山苍茫横亘东望是虎牢关西望是黑石关和悠悠流畅的洛水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感叹此处像一条清秀的卧龙
农村送葬仪式
安葬方式有创新优良品德要传承
从古至今人们为了体现对逝者的惋惜及追思往往会想一切办法厚葬并对陵墓不断进行加固和修缮甚至有十里不生草百里不见鸟的奇观陵墓
近些年国家正有秩序地改善土葬推行火葬或其他安葬方式尤其是近日民政部经商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政协委员仰协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行绿色殡葬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民政部表示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对选择树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节地生态葬法明确奖补办法
其目的是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简葬反对大操大办但是在少部分人看来逝者不是风风光光地走便没有尽孝道可是人死不能复活即使对逝者的肉身作再多的文章其实也没有太多意义倒不如在生前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其左右
当然身边的人特别是重要的人去世了我们都会感到非常痛心做梦都希望能够再次回到身边倘若我们把他们勤俭节约诚信友善舍己为人等优良品德加以传承不正是让他们活下来了吗
世人同归宿去时无定数
执着于轮回痴迷于万物
不如惜当下摒弃旧陋俗
品德代代传子孙自多福
伏羲
炎黄笔墨每日必有笔墨喜欢我就关注我诗词歌赋快意生活与君共探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