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滩滑坡形成机制

新滩滑坡不是单纯的“暴雨中心- 重力说”引起的, 是在特殊构造部位, 内因为主, 外因为辅, 以内力为主, 内外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滑坡的基本机制。内因为地质地貌因素,外因为水文气象因素,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

地质地貌因素

由于自燕山运动晚期以来, 三峡地区地壳大面积隆起上升, 长江切河谷, 软弱的志留系(S) 砂岩被侵蚀成为缓坡与凹槽, 坚硬的泥盆系(D) , 二叠系(P) 砂岩、灰岩则形成陡崖, 即广家崖一带等等。陡崖区长期在卸荷、沉陷、溶蚀及重力的作用下, 崩塌频繁, 崖壁后退, 崩积物堆积于缓坡及凹槽地带。坡积物的不断积累增厚, 形成了滑坡的物质基础。新滩滑坡位于黄陵背斜西翼, 岩层走向N E10°~ 20°, 与长江近于直角, 倾向上游, 倾角25°~ 30°。西面为仙女山断裂层, 东侧为九湾溪断裂, 新滩滑坡就夹于两断层之间, 属构造不稳定地段。另外受前述岩性分布, 构造及地表地质作用的控制, 滑坡后缘为高陡绝壁, 绝壁下的姜家坡新滩斜坡实际为相对低缓的凹槽, 成为坡体以上广家崖崩积物暂时滞留的场所,同时也是地表及地下水汇聚和活跃的地方。

水文气象因素

新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位于鄂西暴雨区, 暴雨多集中在雨季6~ 7 月。大强度的集中降雨促使了滑坡的复活的滑动, 对滑坡等重力侵蚀起着重要的作用。暴雨使地表水来不及排泄而不断沿滑体下渗, 加之姜家坡堆积物具有上粗下细的特征, 透水性强, 降雨易于下渗, 雨季含粘性土堆积饱水后, 容重增大, 增加了斜坡岩土体自重。更为重要的是使得滑坡体内摩擦减小, 凝聚力降低, 使滑坡剪切带物质软化, 从而破坏了斜坡原来平衡状态, 易于沿下伏基岩面产生滑动。据研究分析表明, 新滩滑坡变形与降雨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且高速变形的起始与终止和降雨量之间有明显的时间上的滞后性, 通常滞后3~ 4 个月。因此, 虽然5 月12 日新滩滑坡不是由暴雨引起的, 但随着滑坡的发展, 滑坡对降雨的敏感度越来越高。1985 年雨季少量的降水, 却起到了诱发新滩滑坡的重要作用。 河流动力地质作用

由于降水引起的地下水对软弱岩层的浸润饱和作用, 使得坡体软弱岩层更脆弱, 而地表岩土体失稳与否,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潜在失稳体的含水状态与空间位移。新滩滑坡位于兵书宝剑峡出口处, 长江在此处于凹槽- 侵蚀带, 而且水流湍急。长江河谷的不断侵蚀淘空动摇了斜坡的基础, 同时为斜坡变形提供了位置空间。另外, 葛洲坝水库蓄水改变了本区水文状态。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竖井观测资料分析表明, 长江水位与斜坡地下水是紧密联系的, 葛洲坝回水,抬高了本区地下水位, 加速了斜坡失稳的到来。

今天小编对新滩滑坡形成机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https://www.nc005.com/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