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事共享阅读 带你走出早期阅读误区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

作为家长,要懂得阅读,走出婴幼儿早期阅读的误区,掌握一些与亲子阅读活动有关的准备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误区1阅读就是识字

有的家长说:“我觉得让孩子看书的目的就是让他多认几个字,只要孩子会认字,就会自己看书了。“”我女儿刚满4岁,她已经能认600多个汉字了!”其实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孩子会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

大多数的字对幼儿来说没有意义,无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所以,阅读不等于识字,不能以孩子识字量的多少来判断孩子是否会阅读,想象力才是阅读的基础,能够运用想象力来描绘眼睛无法见到的故事,才算是真正会阅读。

在知识爆炸的多元社会里,孩子更需要培养主动的学习精神和融会、消化知识的想象力,而图画书正是培养孩子这些能力的最好媒介。

误区2认字一定要和写字同时进行

事实上,儿童从出生就开始了学字,先学的是字音,然后又学字形,至于写字则是在儿童合适的时候进行的。幼儿园里要识字的第一目标是阅读,只要孩子能见字读音就行。过早的让学前儿童执笔,只会加重孩子的负担,进而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分段教学,这才是科学的识字方法,写字应该等孩子长大进了小学再教。

误区3应该先识字再阅读

语言文字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单独划分出一个识字阶段,这与儿童言语发展规律是不吻合的,也是不相适应的。

事实上,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现在市场上有些识字卡片属于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其实,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成人在引导幼儿识字时,要克服急干求成的心态,大量地、系统地、机械地让幼儿识字是不足取的,而是应该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先培养幼儿看图讲故事的能力,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在成人给他们念故事的过程中,在口语和文字一一对应的互换过程中,学会辨别一些出现频率较多的文字。

如果单纯地认读字体不仅会割裂阅读和识字之间的关系,破坏幼儿在阅读中自然形成的语感,而目容易降低幼儿识字的积极性,对幼儿养成自觉学习、乐意学习的习惯也极其不利。

误区4看图画、色彩不算阅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有了一定识字量,多看纯文字的书,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只有看文字,才是阅读。其实,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儿童的发展,对儿童想象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而且这种价值决不是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而且,利用好图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字,并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学习生字词。因此我认为,即使在学前晚期,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图画仍然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成人应充分重视它,利用它。

误区5婴儿不会看书,只会搞破坏

一位家长给不到三岁的儿子买了几本图画书,孩子看见图画书就又撕又咬,不到两天就全部毁坏了,这位家长叹着气说:“孩子太小,根本不会看书,只会玩,搞破坏,买书也是浪费。”其实,孩子玩书,撕书等是一种阅读准备行为。

孩子天生是喜爱书本的,书对婴幼儿而言就是一个玩具,在经由咬、翻、甩、搬等各种对书的探索行动中,宝宝开始了他的阅读之旅。孩子翻书、玩书(最终多演变成为撕书)等活动,是对阅读的一种准备行为,正式阅读之前的准阅读活动,是阅读能力出现、发展、提高的基础和前奏,随着身心的成长,幼儿阅读的方式有其阶段性,家长可适当引导。为了防止孩子毁坏书,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撕不坏、质地较硬的图画书。

误区6图画书一定要色彩鲜艳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因为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实,图画书中的图画可以不用鲜艳的颜色,只要能充分表达故事就行。许多世界优秀图画书甚至是黑白的,它们同样可以创立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事实证明,色彩雅致的画面更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沉入到故事中去,而且也更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和非凡的审美能力。

误区7放羊式

阅读兴趣要从小培养,有些家长深知这一道理,于是买了很多书给孩子看,但是孩子翻了一两天之后就把书撕烂了,完全不能安静下来自己看。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自己看书,自己的孩子就只会撕书呢?

阅读需要家长陪伴。孩子看书习惯的培养,至少需要坚持21天。在孩子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时就让他放羊式的独自翻书,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无趣,从而对书产生厌恶情绪。建议李女士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看书时,家庭的环境应该安静和谐,家长不宜一边看电视一边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孩子容易分心。

误区8点读法

有些家长陪孩子看书时会拿着笔一字一字地为孩子点读。认为这样为孩子点读不仅可以让孩子接触书籍,了解故事,还可以帮助认字,对入学后的学习应该很有帮助。

其实食指划读法胜于点读法。陪伴孩子阅读时,家长可以采取食指划读法。食指划读法和点读法不一样,能让孩子跟上家长阅读的节奏和感情。如果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表现出夸张的表情,那么孩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理解其中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不能特别强调孩子认字。因为3岁之前的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度很差,几乎不会对文字感兴趣,如果一味要求他们认字,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误区9追问式

“我知道宝贝很聪明,告诉妈妈这是什么动物,昨天我告诉过你的。”“你确定是小猫,不是小狗吗?”在亲子阅读中,不少家长会对孩子听过的故事或者看过的绘本进行考核,以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追问只会适得其反。孩子的记忆力其实是很好的,特别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会记得很牢。但如果家长不停地追问,孩子反而会烦躁。这么小的孩子就要面对大人的“考核”,他会很累。而且这种“考核”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无益处。

亲子阅读就是让孩子享受的过程,让他体验书中的乐趣,让他知道原来世上开心的事情那么多,原来小狗和小猫还有这些故事。即使他还不认识哪一张图是小猫,哪个是小狗,但迟早有一天他会知道的,所以家长不必急于求成。

误区10总结式

在给孩子讲完故事之后,很多家长会习惯性地给孩子总结一下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亲子阅读最忌讳总结。“如果家长在给孩子讲完故事后都要进行总结,就相当于框定了孩子的思维,不允许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的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发展有害无利。”

亲子阅读需要家长耐心陪伴,每天抽出固定时间,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尤其是0~6岁的孩子,对于妈妈讲的故事会要求听很多遍,家长只需要不断地给孩子讲故事就好了,孩子听多了自然会理解其中的深意,而且他还会主动给家长讲他所总结出来的道理,孩子自己的领悟很多时候会超出大人的想象。

专注丨专业

分龄阅读,陪伴成长

–童年故事360阅读成长计划,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