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进入调整期,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已成行业共识。
据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监测公布数据显示,监测的40个主要城市5月18日至5月24日土地成交量环比增加18%,出让金环比减少64%。一线城市中,广州成交3宗住宅用地,合计8万平方米,出让金不足10亿。
这是前五个月土地市场的缩影。易居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10大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1833亿元,与2014年、2013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8.0%和20.2%。
土地成交量下降背后,地价持续高位。以北京为例,前五个月共成交约34宗经营性用地,土地溢价率居高不下。
有分析人士认为,商业用地资源减少会加剧房企在一线城市的竞争;楼市回暖,下半年土地市场成交情况有望好转。
不过,房企对土地的渴望似乎并未点燃。“现阶段拿地必须慎之又慎。”一位一线房企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网记者,相比加大土地储备量,企业更倾向于趁着行情好尽快去库存。
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沉寂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一线城市的标杆意义十分明显。
今年一季度,北京的土地成交市场便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据北京国土资源局及亚豪机构公布的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北京共成交地块28宗,同比减少22宗;经营性用地为25宗。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73.6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99.2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57.3%和42.4%。
土地出让金方面,一季度北京约有484.73亿元出让金进账,同比减少269亿元,降幅达35.7%。
分析人士认为,成交数据的走低主要受推地节奏限制。分析称,2014年整体的市场低迷以及地价的高企,使得部分房企对于土地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为避免地块受到冷遇,相关部门也放缓了推地节奏。
上海方面,截至4月底,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已经连续12个月负增长,但土地成交均价却创下自2010年4月份以来的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今年4月8日还发布了《关于加强本市经营性用地出让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将全生命周期管理范围扩大到经营性用地。
易居房产研究院综合研究中心总经理崔霁认为,在上海建设用地负增长背景下,根据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迫切需要,这一政策是通过控制源头来倒逼房地产行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产业化、专业化、精细化、品质化将行业是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方面,在此前公布的2015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今年预计出让204幅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621万平方米,较2014年减少近24%;在出让计划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广州土地市场成交状况也相当惨淡,今年一季度仅完成全面目标不足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