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Acoustic Research M1便携式以及为何手机用电脑USB充电掉电快

为何手机用电脑USB充电后明显掉电快,答案很简单,因为你可能压根就没充满,电脑的USB输出电压为5V,一般都很精准,之所以大家觉得USB充不满,是因为USB输出电流小,而充电的最后阶段,需要有涓流充电。涓流充电是用来弥补电池在充满电后由于自放电而造成的容量损失。电池在充满电后,由于自放电损失的容量大约是标称容量的5%。

理论上说涓流充电要在充电电流的1/500级别,USB电流只有500mA,涓流太小了,所以这个过程很慢很慢,而往往我们都会提前将线拔下来,这样的结果就是5%的电量瞬间就没了,即便手机显示的电量依然为100%,这也只是电量的算法问题。

手机充电的原理

目前来说,几乎所有手机都采用了锂电池。从充电方式上看,锂电池的充电方式是限压恒流,是由IC芯片控制的,具体来说就是先检测待充电电池的电压,如果电压低于3V,那么手机会先进行预充电,充电电流为设定电流的1/10。而当电压升到3V后,手机会进入标准的充电过程。

标准充电过程为:以设定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升到4.20V时,手机就会改为恒压充电,保持充电电压为4.20V。此时充电电流会逐渐下降,当电流下降至设定充电电流的1/10时,充电才会完全结束。

手机用电脑USB充电安全吗

很多朋友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反应很多手机用电脑USB充电会存在漏电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这样,手机数码产品的锂电池都有保护板,有限制最低电压和限制充电电流的作用。而且现在的手机无论是用充电器还是用电脑USB,说白了,都要走那一根USB线,用什么充,只有充电电流的区别,线的另一端,只要不是存在接触问题的山寨电源,正规电源和电脑USB的区别也只是在充电的速度上。

此前曾有媒体进行过测试,用笔记本电脑的USB对手机充电,与原厂充电机给手机充电相比,充电电压略高一些,前后大概为5V和4.2V,而充电电流略低一些,前后大概为190mA和220mA,但换台式机的USB,充电电压仍为5V,而充电电流则增加到了230mA。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用电脑USB给手机充电和用原厂充电器给手机充电,区别只是电流的不同、充电速度的不同而已,与安全性没有太大的关系,即便是在充电过程中触摸手机,你的手会有酥麻感,也只不过是感应电而已,这同空气湿度和你所穿的衣服有一定的关系,同静电类似,如果你真的觉得不舒服,那么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将主机放在地面上即可。

Acoustic Research M1 便携式播放器测评报告

Acoustic Research简称AR,是一家来自于的音响品牌,历史上曾经在传统音箱、扬声器等产品上有所作为,但查阅AR的官方网站,似乎已经转向无线音箱、线材等产品。而在发烧友圈子里,今天的主角AR M1播放器才是最为知名的。它的官方定价在4999元,实际网购价格在4000元出头,作为一款小巧的“随身听”,这无疑又是一个奢侈品,当然要感谢“壕友”提供样机送测。

AR M1,这个名字连在一起常被发烧友称为”ARM1″,ARM的名字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里也只是一个巧合和谐音。AR M1的外形小巧,从定位来看和“国砖”所指的高端便携播放器一样,然而包括国内的高端随身听从工业设计、外形以及软件和操控等方面也正在改变“砖头”所指的笨重,粗糙的一面。

AR M1播放器的体积和飞傲X3极为相似,AR M1的三围尺寸是57 x 113 x 15 毫米而飞傲X3的尺寸为55×109×16毫米,AR M1的重量156克。,而飞傲X3的重量为122克。当然,这两款播放器的价格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与X3对比,只是在这里突出说明AR M1播放器相对HiFiMAN -901、飞傲X5来说要小巧得多。

AR M1的机身前后面板使用铝合金材质,黑色面板配合表面拉丝工艺装饰。机身背面的面板,通过拉丝时不同角度形成两种反光强度的区域,通过几个小块长方形拼接成装图案,而每个区域间的交界处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立体感。正中间是AR公司的LOGO,这些小细节对于便携式设备来说是重要的一环。

AR M1机身四周主框架使用不锈钢材质,下侧使用金属网状结构也许是便于机身的散热[不完全确定]。机器配置了一块2.4寸的显示屏幕,分辨率和字体渲染效果都不错,优于-901,没有飞傲X5细致。屏幕下方是一个圆盘形状的触控区域。不过,这个圆环状的区域只是一个装饰,它的实际功能还需要在圆环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的轻触式按压实现,作用自然是配合菜单完成上下左右方向的调节,而圆盘是确认键。

在圆盘外圈,有Menu、返回以及前进后退四个标识,这四个标识并不是对应圆环内的上下左右,而是外圈边沿的四个按键,同样是轻触式的开关。

机器的顶部红色按钮是电源开关,一个平推的两档位推子是耳机放大输出的高低增益选择。右上角小巧的安放了一个电位器,电位器的阻尼感比较弱,而且也没有刻度可参考,使用时似乎要稍加注意,不过AR M1还有一个有趣的设计来解决误操作导致音量过大的问题。在机器的左侧有一个硬件锁开关,锁定后防止所有按键误操作。

Acoustic Research M1 便携式播放器 – 输出和MiniUSB接口

AR M1的底部是一个Mini USB接口,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它内置了32GB的存储空间,写入时的速度也相对较好可以达到8MB/s左右。USB接口两侧是一对3.5mm立体声输出接口,一个用于Lineout线性输出,一个是耳机放大输出。

主要功能

AR M1的功能非常简单,菜单UI更是简洁明亮,你甚至从它的包装盒上已经可以看到它主菜单的全部。正在播放的音乐、音乐库和系统设置。系统设置中只有简单的屏幕亮度、屏幕保护时间和无操作关机时间、语言四个项目。曲库的内容也简明扼要,文件夹的直接管理,通过TAG信息对专辑、艺术家、曲风三种进行分类。很简单吧?但我个人更喜欢这样简单的设置风格,而FIIO的菜单则做得极为细致。写到这里觉得飞傲也许可以像一些主板BIOS一样,切换简单和进阶两种模式的UI?这是题外话了。

由于AR M1的菜单足够简明扼要,上手也很快,在图形化的主桌面[就三个图标]切换时,显示的速度有些惨不忍睹。不过进入到曲目列表后,操控谈不上非常流畅,属于相对偏慢的水平。

AR M1可以支持MP3、WMA、OGG、APE、FLAC、WAV等常见文件,支持24bit/192kHz的音频文件播放,支持曲目的TAG信息中文件的分类管理,但不支持CUE对整轨文件的分轨管理和信息管理。

硬件主要架构

由于网友送测原因,我们没有办法无损拆解这款机器,只能从官方资料上简单介绍一下AR M1的主要硬件架构。AR M1的主控芯片,未知。

AR M1核心硬件DAC,使用BB的PCM1794A,这颗芯片是PCM179x系列中顶级型号,在著名的创新 X-Fi Titanium HD 声卡,小夜曲USE声卡中都是这颗DAC,这颗芯片在24bit模式下理论最大动态范围129dB,信噪比最高132dB。与常见的PCM1798、PCM1792、PCM1793相比,PCM1794的声音风格要更加偏舒展,偏暖色,是一种比较松弛状态的暖色。而PCM1798则是比较圆滑精致的暖色。

AR M1使用OPA2134运放做前级[每声道一颗]和TPA6120A[不确定1颗或2颗]做耳机放大,PCM1794和OPA2134的组合恐怕是BB的推荐组合,在暖声桌面音源中这套组合比较常见,也是较高端的一套方案。TPA6120A这颗多用于耳机输出的功放IC,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越来越多的产品让我们发现TPA6120A的潜力,与几年前接触这颗芯片时感觉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而在AR M1上它的表现如何,也值得期待。

AR M1内置锂电池进行供电,但电池规格并不清楚。它配置了一个5V 1.2A输出的变压器进行充电[不能完全确认电池就是3.7V],值得一提的是AR M1对充电电流要求比较苛刻,它限制了2A的输入电流,而在750mA的充电器上也无法工作。对USB线材要求挑剔,用原配的USB线进行充电更有保证。

客观测试

按照惯例对AR M1播放器的耳机和线性输出进行两组测试,测试还是选用专业级声卡录入的形式,结合常见的分析方式,提供直观的测量结果。线性输出和高增益模式下可以达到0dB标准电平输出,在耳机低增益模式下最大音量输出电平为-1.4dB。

从RMAA的客观测试成绩以及频率扫描的光谱图来看,AR M1的成绩不错,RMAA的失真度测试也达到了0.00xx级别,在这样同等数量级的情况下,这组数值已经很难区分声音输出品质的绝对好坏,而结合频率扫描光谱视图来看,与RMAA结果一致。而客观测试结果仅作为重要参考之一,主观听感部分与客观测试并没有绝对互相对照关系,只是不同测试手段互为补充,而主观听感经验判断更为贴近应用所以对使用更有指导意义。

主观听感

AR M1的能够到来与Soomal之前送测-901网友帮助密不可分,而也许出于巧合,飞傲公司的X5播放器也在最近推出[测试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验证]。今天的对比,我们主要以AR M1、-901[使用Minibox耳放卡]和乐之邦Monitor 06 MX为主。在之后索尼D100等播放器完成后,会进行专门总结。测试尽可能多的试用了我们手中的耳机,不过下文的描述主要以Westone W4R、Vsonic GR07 MKII、AKG Q701/K702和森海塞尔HD650为主。

整体印象:如果第一次拿到AR M1,一般都会提示你不要开到高增益,音量注意别开太大等等,的确这与它操控设计相关,也与它在高增益档位输出功率较大相关。不过这里提一下,AR M1有一个有趣的设计,当音乐已经在播放过程中,此时插入耳机,音量会逐渐增大,有一个“渐入”的效果。

AR M1小小的身材,输出功率却并不算小,尤其在驱动GR07 MKII这类耳机,甚至AKG Q701时使用低增益档已经绰绰有余。而搭配高阻抗HD650时,才可以考虑换到高档位。AR M1的声音很有特色,在暖声的大体走向下,整个声音尤其在中频和高频部分有较细的颗粒感,在高档大耳机上这种声音特色表现相对明显,它的声音被修饰的特别舒展,像融化开来一般。

高频表现:AR M1在搭配AKG Q701或K702时,高频特色表现的最为突出。它的高频相对飞傲X5、06 MX和-901来说是相对最明亮的一个,然而在这种明亮的高频下,虽然在极高频部分配合Q701稍显尖锐,但除此之外,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比较松弛又有明显微小颗粒感修饰舒展的高频,它的修饰痕迹相对较重,但又非常耐听。在表现小提琴一类拉弦乐器时,高频的瞬态不是有事,整个声音的动态和空间感会更好,似乎录音或琴箱体的共鸣稍强了一些。

与AR M1的高频相比,-901反而是典型的中性偏暖生的风格,高频细节明显内敛,Minibox卡让高频稍有修饰的感觉,在一些微小细节处理上稍有颗粒感;FIIO X5则是更典型的偏柔和,偏松软的方向下,更加注重细腻感的一类;Monitor 06 MX在搭配头戴式耳机时,高频的味道就并不占优,它的动态控制力较好,但细节上则相对这几个更为中性直白,甚至会觉得一些极小的细节表现的不够突出。

与HD650搭配时,AR M1比较开放舒展的高频略显不够细致,HD650本身在高频上的修饰感配合AR M1表现出相对更为突出的颗粒感,修饰的味道相对更浓了一些,没有印象中HD650那么精致,但却别有风味。

在与W4R或GR07 MKII搭配时,它可以让这两款小耳塞的高频变得很有味道,声音不再是那么明显的中性,而是松弛开来,当然,在一些大动态时AR M1的控制力稍偏弱,在小耳塞上的声音略显粗糙,但也是那种很有修饰感的粗糙。

中频表现:AR M1的中频尤其是中高频部分保持了和高频一样的风格,声音如“融化”般散开,配合AKG Q701的效果要优于K240或K702,Q701的中频比较难伺候,但在AR M1上的表现则少了很多AKG原本清淡的味道。它的中频并没有-901那么突出,温暖,也没有X5那样的柔和,而是比较明显的松弛却又不松垮,这部分优势相对稍偏中高频一些。AR M1的女声表现出与06MX、-901明显不同风格。而在男声表现上,则有些接近-901,-901的声音更暖,声音轮廓更为圆润,而06MX则细节更好,声音更稳定。AR M1还是相对偏松一些,暖色调的味道相对更浓。

在搭配W4R和GR07 MKII这样的耳机时,AR M1让这两款耳机的中频表现的有些“重口味”,人声表现明显变得浓郁了不少,这种浓郁并不是-901下那种厚重感,和特别温暖的感觉,而是伴随着颗粒感舒展开来,有独特的修饰味道。但个人认为这种风格似乎不太适合小耳塞。

低频表现:AR M1的低频同样比较松弛,但整体动态并不是优势,在这方面-901和06 MX有相对明显优势,尤其06 MX的低频在大动态时的控制力和解析力会较好,而-901的低频也相对比较结实。AR M1的低频则相对有些散,当然,搭配AKG Q701时,本身就是比较松的声音,低频表现与中频风格一致,只是似乎控制力不够好,动态也稍弱。但在中低频方面,AR M1同样表现出很松弛的状态,厚度略逊于-901的Minibox卡。这种比较松弛的风格恐怕在低频上,主要是在搭配HD650之类的大耳机时略显有些松垮,但在便携播放器中仍然属于较好水平。

线性输出:AR M1提供了一组线性输出,虽然在耳机输出方面06 MX、-901和AR M1声音风格不同,各有优势,甚至在一些味道上AR M1还有更好的耐听性。但在线性输出上,-901和AR M1都要落后06 MX较多,搭配PM5之类的音箱设备,AR M1的中频和低频都稍显松垮,高频的修饰感还在,但中高频则稍显空洞。当然,这应该也不是它的主要功能。

总结

虽然我们的几款播放器还没有测评完毕,但在上文测评中已经简单对比了AR M1、HiFiMAN 901[Minibox]和Monitor 06MX声卡搭配耳机时的一些差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搭配耳机时这些播放器的声音风格都偏向暖声,但暖声之中又有细节上的不同。而我们也推荐大家更为关注这类产品在高频和中频上的表现。

与中性声音相比,Monitor 06MX已经属于很典型的暖声风格,不过在耳机输出方面它在暖声中缺少细节上的味道,是暖声里声音细节偏向内敛,非常均衡的一类。而-901则有明显的让中频更显得厚重温暖的倾向,在厚重温暖的中频下它在中频细节控制上则更显内敛,而在高频上则稍微松弛一些。飞傲X5是在高频上柔和又相对偏重细节表现的一类,它的整个声音偏向柔美,没有那么明显厚重感,中低频也并不显那么有力。

AR M1有些像比较重口味的OPA2134的风格,声音比较松弛但又同样注重细节的轮廓,在Q701上甚至稍有些过于明亮,却又可以把整个声音化开变得比较舒展。是一种非常讨好又比较有特色的,明显偏舒展,又偏细节上修饰的暖声。与其他几款播放器相比,AR M1的细节表现相对最差,修饰痕迹最重。当然,对于如此高昂的价格,我们看到在小体积下便携播放器的一些潜力。同时你也应该发现,在优秀的客观指标下,同样可以做出不同风格的声音来。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