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时间临近,越来越多的高三学生问笔者同样的问题:我最近晚上常常失眠,很晚都睡不着觉,怎么办?
作为一名“老”高三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这种问题,早已见怪不怪。失眠,是大部分高三学生都会经历的事情,每一年每一届的学生都如此。尤其是在今年背景下复习备考,这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失眠真正的危害,来自于对失眠的过度担心,以及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做法。
那么,应该怎样和学生谈失眠问题呢?笔者认为,重在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
第一,对于失眠,首先是要正确认识。
对高三学生而言,即将到来的高考通常被看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考试结果关乎人生走向,关乎前途命运。这些是我们对高考最常见的认识和理解。对结果看得太重,太过于在乎,以及对于结果的不确定性担忧,自然就形成了高三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于是失眠现象产生了。
从高三走过来的人,大部分都有过失眠经历,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区别就在于,失眠的程度有轻有重,但大部分人经历的都是轻度失眠,达到中度和重度的人比例很小。所以——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只有你才失眠,你正经历的失眠是史上最严重的,其实有些人比你更严重,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不要忧心忡忡地认为失眠会给你造成严重的影响,其实失眠本身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是你的忧心忡忡会加重你的焦虑。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失眠是一种病,其实这根本就不是病,只是在特殊时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第二,对于失眠,最重要的是学会接纳。
既然大部分高三学生都会有失眠,所以你有失眠也很正常。
既然失眠是正常现象,所以你就不要认为自己有多么不正常,有多么糟糕。
既然失眠不是一种病,就不需要对其太当一回事,更不需要用药物去治疗和控制。
既然失眠是特殊时期的正常心理反应,就不要太过于强调要去消除,这也不太现实,当然通过适当的心态调整和心理调节,完全可以缓解。
既然失眠不能消除,就要学会去接纳,别太在意,坦然待之,和平共处,就不会给你造成太大影响。
第三,关于失眠最错误的做法。
失眠本来不是病,结果被夸张地当作一种病。特别是一些焦急的家长,会严重放大失眠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得不说,对于高考,有很多家长的真实状态是——船上的人不急,岸上的人急弯了腰。家长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客观上强化孩子的焦虑。一旦失眠出现了,有些家长比孩子还急,会自作主张地给孩子买药吃,有的家长甚至带孩子去看医生,还会主动要求医生开各种药。
不是病,结果当作病来治,就是最大的错误。现在针对高三学生的各种“补脑”滋补类药物到处都是,广告中的疗效吹得神乎其神,究竟有没有作用?也不敢肯定说没有,据笔者了解,有一部分人反映还是有作用的,这其中就包括笔者自己。
笔者20多年前参加高考,也是一样遇到了失眠的问题,后来花5元买了一大瓶的某某补脑液,喝起来感觉和白开水的味道就是不一样,于是傻乎乎地认为此乃神药,必定有效果,结果还真的有作用。
应该看到这种作用,有相当一部分是积极的心理安慰带来的积极效果。你相信它有作用,它真的起作用了,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疗法。
但是也必须清楚,是药三分毒,特别是一些含镇静催眠成分的药物,长期使用就可能产生依赖,对身体造成伤害。
第四,关于失眠的正确做法。
从心理上不把失眠当一回事儿,不要让对失眠的担忧再困扰自己,形成恶性循环,就是最正确的做法。当然还可以做一些积极的事来缓解。比如依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对高考的预期,有意识地降低目标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地增加一些有氧运动,睡觉前喝一杯热牛奶,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还可以温水泡脚等。还有一个据说不错的“馊”主意,就是睡前复习自己最讨厌的科目。做这些时,不要认为是在做治疗,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病,只是通过调整身体状态和心理压力,达到缓解的目的。
有一点要指出,有的人晚上没睡好,白天易瞌睡,为了对抗瞌睡就大量的饮用绿茶、咖啡等兴奋类提神饮料,其结果一定是陷入恶性循环。少喝提神饮料,相反,晚自习恰恰要喝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饮料,比如热牛奶,还有食品级的有助睡眠的茶饮料。
总之,对于失眠,不要指望有神奇的药物能够药到病除,如果真有这样的药,也要警惕是不是在饮鸩止渴。当然,以上都是针对发生在高三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轻度失眠症状,如果是重度症状并引发了精神类疾病的,还是必须求医问诊的,只是这种程度发生的概率非常小。
(作者为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中学教师)
龚知栋 来源:青年报 ( 2020年06月15日 08 版)
责任编辑: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