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人们也开始燥热起来,而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人出现心理中暑的情况,那么心理中暑了怎么办呢?人们有哪些中暑的急救方法呢?你知道心理中暑的原因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据营养专家介绍,如果外界带来的刺激过于强烈,超出了个体承受范围,就会造成心理损害,出现情绪低落、动力缺乏、持续疲乏等症状。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性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0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同时伴随着心理中暑的人大大增加。
医学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季节变化有关。在炎热的夏季,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这就是“心理中暑”,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造成心理中暑的内因则是人体对环境的不适,由此产生的食欲不振、睡眠不足和体内的代谢紊乱,最终影响到大脑神经的活动。有关专家认为,企业管理人员、驾驶员及妇女较容易感受到刺激,如果刺激长存,则身心疾病纷至沓来。
此外,缺乏心理准备的突如其来事件发生,像持续高温气候、车祸等,这些大大小小的灾难都出乎人们意料,极容易引起心理中暑。
心理专家提出告诫,为避免由持续高温气候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上的自我疏导和调节至关重要。
应该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然气候的复杂性,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合理安排饮食和锻炼。尤其是当自己感到特别烦恼时,应该及时找心理医生诊疗。
情绪的变化
炎热的天气会使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容易忘事。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对亲人都缺乏热情。这些是因为炎热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人的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还有一些人力求完美的倾向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盲目自责。这种情绪持续长久,容易患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该注意放松自己,通过读书、听音乐等调整自己。如果效果不显,可接受心理医生的辅导,从而改变认知方式。
“心理中暑”的原因是什么呢?
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除了气温的变化以外,“心理中暑”还与人的出汗多少、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因为天热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因此,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比如调整起居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何预防“心理中暑”,避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幸?
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听舒缓轻松的音乐,或者做些想象放松训练,静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想想森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情景,有助于降低“心理热度”。此外,遵循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室内多应用冷色系,如乳白、淡蓝、浅绿等颜色,少用红色等暖色系,也会起到热中求静的心理作用。
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在最炎热时外出,不要在封闭空间呆得过久,通过空调等降低室温,尽量增加休息时间,适当喝点凉茶、冷饮,少喝酒,特别是烈酒,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滥服补药,都对舒缓情绪有益。特别注意夏季出汗多,在多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盐分,多喝些菜汤,有助于预防电解质紊乱引发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心理专家表示,防止“情绪中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从生理角度进行物理降温。二是心理降温,主要通过放松心情,让心态静下来。生理降温具体包括让房间通风,补充水分,注意饮食调整,多吃清火的食物、多喝清火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充分休息等。心理降温则通过自行调整作息和心态来实现,越是天热,人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轻松的音乐,注意培养浪漫情绪,想像树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画面,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以降低心理热度。只要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就可以忘却夏日的酷暑。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心理中暑的相关内容,通过对上文的了解,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心理中暑的相关情况,知道了心理中暑的急救方法以及预防工作,所以在这样的天气,大家一定要保持心情的平静,尽量不要发生心理中暑的现象。如果你对外出突发中暑该如何进行急救等有关疾病急救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https://www.nc005.com/中暑急救安全常识栏目。